李義虎表示,當然,我們也看到,兩岸融合發展本應是雙向發力、雙向奔赴的事情。大陸經濟總量、整體實力的發展和成就為兩岸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實力支撐,40多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也已經讓兩岸至少在經濟領域存在近似相互依存的關係(台灣對大陸包括香港的出口依存度達到43%,但去年有所下降)。但在目前島內特殊的政治生態和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情況下,儘管雙方可以進行一些交流合作,但還較難實行雙向的融合發展。
至於兩岸融合發展應如何在當前台海形勢下克難前行?李義虎對此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兩岸融合發展在初期還是要“以我為主”、“單向啟動”,大陸方面可以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積極作為,先行先試。關於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及措施是大陸主導的,也是大陸政府發布的,台灣當局不會提出,不僅不會積極響應,還要設置各種障礙進行阻止。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兩岸融合發展只能“以我為主”,但大陸方面可以先行先試。這將要求:第一,中央政府應該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性引導和社會性引領;第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該提供更多也更優質的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第三,在以後適當時機再考慮“從單向走向雙向”。
二是面向台灣社會而非台灣當局,以走民間交流融合路線為基本路徑。李義虎認為,對台工作的歷史經驗表明,我們很早提出的“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和“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是可能產生分離的,因為無論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執政,在當局官方層面都是口頭上宣稱、行動上停滯於“維持現狀”,民進黨以“維持現狀”來謀獨,國民黨則是在“維持現狀”中拒統。這使得通過走“上層路線”和“官方引領”來實現目標變得不可能,或者至少是可能性較低。進一步說,台灣內部政治生態早已發生重大變遷,其社會已變成以選舉為主軸的社會,政黨惡鬥和選舉競爭充斥日常政治運作和社會運轉,通過公開政治宣示來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很可能被抹黑或抹紅,從而出現事與願違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