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事評論人介文汲。(中評社 姜寧攝) |
旺報副社長林淑黛表示,兩岸青年要求同存異,用文化來尋根。她說,“我姓‘林’,我的祖先是比幹。台灣陳姓和林姓大概超過500萬人,福建沿海人民姓陳和林的也特別多。我很驕傲於我的姓氏所傳承下來的來自祖先的忠誠、直言不諱。”她表示,看到“嫦娥本月”“將進酒”,我們每個人都會馬上想起背後的故事引發共鳴,這就是我們能夠在一起溝通的原因,因為我們心裡存有中國歷史文化的共同記憶。
林淑黛說,我們要關注當代華人的文化,一起攜手走向世界。她指出,文化產業一定要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夠創造產值。從人口市場來看,大陸市場是台灣的60倍,而台灣有很多文創人才,兩岸如果能夠攜手,兩岸文化產業會在更高的基礎上快速發展。文化是兩岸可以共融的議題,可以建立許多合作平台,希望兩岸能夠牽手一起講述中國故事。
北京市台辦融媒體中心主任郭建華分享了旗下平台“京彩台灣”的傳播模式,他說,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內容為王”永不過時,衹有抓好選題策劃才能講好兩岸故事。從2020年以來,我們陸續推出系列原創的視頻作品,比如《在京台胞訪談錄》《涉台黨史專題片》《復興路上譜華章》《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心安之處即是家》《在京法學台生談法院實習經歷》《京彩口述歷史》《京彩檔案》等等。這些專題片是講述定居老台胞、台商、台青、台生、兩岸婚姻家庭等不同群體的生動實踐,以及京台交流活動中湧現出的感人故事。
郭建華說,傳播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與人的對話和交流。影響傳播效果的最終因素,並非傳播,而是傳播所基於的現實。所以我們要努力改進,從現實來提升傳播效率。比如,前幾天,我們剛剛舉辦了“我為台胞辦實事”的推介活動,展示了一批服務成果,發布了北京市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的首批措施,還有台胞代表非常的深刻感悟。衹有通過解決台胞的實際問題,台胞有獲得感,才有可能使台胞現身說法,傳播正能量。
北京日報社副總編輯李學梅從內容、用戶、生態、機制等四方面介紹了北京日報客戶端的全媒體傳播實踐。她表示,經過為期一天的高密度交流,兩岸媒體人已經率先形成最美和聲。媒體向心是大勢所趨,身處融合無止境、創新不停歇的新時代,媒體人總是不敢稍有懈怠。我們會堅持改革創新、提升傳播效能,努力開創媒體融合發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