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騎虎難下 民族主義正綁架東亞局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8 00:21:59


 
  中國劃定航空識別區,拉近了日美兩國的聯繫。對於北京來說,現在讓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意味著丟面子,也很難向民眾交代,反日情緒早已在中國國內廣為傳播,在釣魚島問題上示弱會招來公眾情緒的反彈。早前美國派遣兩架B52轟炸機“闖關”識別區,中國對此沒有做出反應,為此已經被不少網民批評為懦弱(spineless)。

  同樣,日本政府也無路可退。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同樣也宣示主權,同樣也涉及到民族尊嚴,在日本國內有相當數量的民族主義者,並且這些人在國內政治中占有一定分量,如果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妥協,那麼,這些民族主義者會想盡一切辦法迫使當局下台(ensure the death of any government that gave in to Chinese pressure)。

  民族情緒不僅出現在中日兩國,在韓國,一個被韓國稱為“獨島”的小島被韓國控制,卻被日本稱作“竹島”並宣示主權,這個問題引起了日韓兩國感情上的衝突。首爾軍事博物館前有巨幅“獨島”照片,很多韓國學生會專程到那拍照,並上傳到社交網絡。

  以上,如果是發生在歐洲,會有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介入,敦促各方進行對話協商是;甚至在衝突頻發的非洲,區域組織非盟(African Union)也建立起一套有效解決國與國爭端的軌道途徑,但這樣的組織卻沒有在東亞出現,東亞的區域問題,最後都是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再次成為雙邊關係議題,由兩個國家來收拾爛攤子。這種缺乏機制性框架的遊戲規則,會使得一對一,弱肉強食的情況(尤其是南海問題爭端)不斷發生。

  2014年的東亞局勢,讓人情不自禁想到1914,一百年前的歐洲,崛起的德國(時下的中國)忿恨於過去的屈辱,正尋求顯要的地位,通過打破現狀來樹立權威;既存強國法國(時下的日本)想盡各種方法維持地位,害怕崛起勢力對它進行支配,而超級強國英國(時下的美國)則希望所有爭端在沒有它介入的情況下解決,以免耗掉元氣。

  個人認為,東亞捲入直接武裝對抗的可能性不大,但卻不是說任何議題就一定能得到和平的決。因此,為了東亞和平的發展,每一方在任何議題上都應該保持克制,有所保留。此外,因積怨累積的潛在風險必須被各方警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