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沙龍一生獲以色列國內媒體致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00:22:53


 

  在梅納赫姆•貝京出任總理時期,沙龍首先擔任了農業部長,安置了大量猶太人定居點,而在轉任國防部長後,他又下令部隊撤出西奈半島,並摧毀之前建造的定居設施。第一次黎巴嫩戰爭,沙龍被認為誤導了總理貝京,策劃指揮了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沙龍因此而被撤銷職務,接受司法調查委員會的審訊。

  而在伊爾克•沙米爾擔任總理期間,沙龍開始做起不管部長(constraints minister),他不認可當時沙米爾提出的建立“大以色列國(Eretz Yisrael)”計劃。

  1999年,沙龍戰勝內塔尼亞胡成為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其間,他在保鏢的護衛下強行訪問被巴勒斯坦人視作“尊貴禁地”的耶路撒冷聖殿山地區,這點燃了巴勒斯坦人持續一個月之久的大規模流血抗議。

  沙龍在2001年出任總理後,受到兩樁腐敗案件的牽連,因而有評論認為,他後來單方宣佈撤出在加沙地帶定居的以色列人,是為了討好當時掌控以色列司法和媒體的左派,使自己逃脫官司。沙龍當時就“單邊行動”計劃在利庫德內部發起公投,卻最終以失敗告終,他因此毅然退出利庫德,成立了新黨“前進黨”。過去的一些狂熱支持者,因為沙龍的退黨,至今還在罵他是叛徒。


  某種程度上來說,沙龍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做“大變臉”,如果我們用聚光燈對準沙龍,他的形象是脆弱的,其中有太多的矛盾,甚至在一些人眼中,他是一個為了挑戰權威而存在的人,即便是在他被中風奪取意識前的一段時間,他還策劃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撤退行動,徹底從加沙地帶撤出,這也是他一生漠視權威,敢於專橫實施自己意志的最後一次驗證。

  但無論沙龍的行動再是任性,再是打破常規,他身上獨具的那種煽動者形象,正是大多數以色列人渴求保留的精神。

  每個時期截然不同的沙龍,是供以色列人懷念的不同“阿里克”版本。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