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所長杜進森。(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南寧9月13日電(記者 楊犇堯 黃蔚)第七屆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召開之際,前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所長杜進森(Do Tien Sam)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說,“本周我從河內前往廣西南寧,看到比以前更多到越南旅遊的中國遊客,中越關係正在逐步回暖了”。
杜進森說,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黎洪英訪問中國,與中方達成了三點共識,包括中越兩黨兩國領導人進一步加強對雙邊關係發展的直接領導;落實《關於指導解決越中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用好中越政府邊界談判機制,探討雙方聚能接受的基本和長久解決方案;深化兩國交流,恢復政治、外交、國防、安全、經貿和人文等領域的合作,“這三點共識是未來中越關係的走向”,他說。
杜進森表示,中越南海爭端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是客觀存在的,也是雙方最難解決的問題。但是,南海爭端這不是著急就能解決的,需要雙方從長計議,以未來的時間長度來探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近期看,兩國應著手增強互信,包括加強海上搜救、環境保護等合作,由易而難,一步一步的來。
“一方面,中越高層應建立高層領導互訪機制,另一方面,民間學者也需要增強討論,但更重要的是媒體的報道,”杜進森認為,兩國媒體一味做負面報道是不行的,應增強報道的積極性,因為,無論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是越南的革新開放都迫切需要自身周邊的和平和穩定。
中國和越南都是發展中國家,歷史上的教訓是世界上的“南南合作”都很難成功,“因此,應邀請其他發展經濟體加入,發揮互補性,”杜進森說,中國外長王毅上周訪問澳大利亞時也提到了“四個尊重”,其中第一條就是各國須尊重國際法規,這需要多邊監督,雙邊才能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