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說,主張統一的人數從1992年的26%下降到現在的只有5%,是因為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修改教科書作祟,調整“中原史觀”成為“台灣史觀”,從明朝以前的歷史被做了切割,劃歸為“中國的歷史”,成為了所謂“你是你,我是我”的“一邊一國”論。
“現在台灣3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受到那種錯誤史觀的影響,”湯紹成說,如果國民黨能夠在2016年繼續執政,相信情況會出現改觀。
他認為,要改變台灣這一批的民族認同,首先是“理”,要講道理;第二是“利”,要告訴他們到底哪裡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的生活環境,如果台灣青年都到“北上廣”就業,他們的觀念自然會出現改變;第三則是“力”,是兩個政治實力的較量,對比大陸和台灣在國際上的角色,這也會促使台灣人改變心態。
他表示,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大陸和台灣都是主體,沒有誰大誰小”,要讓台灣的普通民眾信服這一點,關鍵看今後台灣能否在大陸市場占一席地位,並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兩地優勢結合來為台灣民眾創造機會,長此以往,台灣民眾的選擇自然會變化。
湯紹成說,由於民進黨對於“台灣人”的身份認同進行刻意渲染,現在島內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很低,對此他認為,至少就目前的過渡階段來看,島內應認作為“政治上的台灣人,文化上的中國人”,這一點連不少開明的綠營人士也能夠接受,文化上大家本來就一樣,隨著兩岸發展的深入,政治上的重新融合會自然發生。
湯紹成認為,馬英九之所以不能參加APEC,是因為兩岸政治互信不足,對此,兩岸雖然簽訂“和平協議”很困難,但“和平宣言”則可行,馬英九應該在呼籲參加APEC會議之前,重申“不獨、不武”的政策,再講一遍,至於“不統”,馬英九目前是不支持“談判統一”,可並沒有說促進和平統一的工作,這是可做而不可說的,例如馬英九在任內修改陳水扁時期的“兩國論”教科書就是促進統一的正面工作,因此,“不獨、不武”可以和“不統”分開來的。
如果國民黨能做到“不獨”,北京是否也應考慮宣布放棄使用武力,這是政治宣言需要考慮的雙邊條件。
此外,雙方需要方向球和指標來進行造勢,例如去年10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明年將會在台北續辦,兩岸的專家將對地方選舉後的台灣情勢做出新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