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趙國材(中評社 王永雪攝) |
中評社上海8月17日電(記者 王永雪)上海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台海研究》雜誌、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及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8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甲午戰爭反思暨兩岸海洋合作”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趙國材在會上表示,大國地位不是乞討得來,而是由國力軍威打造和國民用行動表現出來的。
趙國材指出,甲午戰爭是日本用戰爭和兼併做手段,遂行對外擴張的大陸政策,此一政策暫時不與英、法、德、俄等西方列強抗衡,而以兼並朝鮮作為過渡中國東北的橋梁,奪取遼東半島及台灣澎湖各島,再稱霸東亞而發動的侵略戰爭。
趙國材表示,鑒於當時中、英、俄皆是朝鮮利害關係最大的國家。日本準備同中國打仗,整軍備戰,組建現代化的戰爭動員體制,為戰爭動員作準備。日本又不斷向中國和朝鮮派遣特務和間諜,竊取各方面的情報,對清軍內部了如指掌。並且關注英國綏靖政策的態度,因英國在遠東擁有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
趙國材認為,英、俄、美等列強都乘隙蹈虛,插手於朝鮮事務,朝鮮便成為列強在東亞區域矛盾的焦點。在外交上,列強之間的折衝樽俎,有慫恿和支持,有扺制和干涉,也有競爭和角逐,相互對立又互相利用,縱橫捭闔,爾虞我詐,各懷機心,這實際構成甲午戰爭前後外交戰的重要部分。
趙國材強調,當時中國的政策既在保有朝鮮藩屬,避免其為日俄勢力所囊括,弭亂以安定藩封,並防止日本借故滋事。李鴻章企圖利用英、俄矛盾,誘使沙俄制止日本侵略。俄國此時在遠東軍力薄弱,見日本態度強硬,顧忌英日結成反俄盟,不願公開與日本為敵。李鴻章又乞求英國調停,而英國又以中、日牽制沙俄,不欲積極干涉日本侵略朝鮮的活動。
此時沙俄與日本利益衝突,互相對峙,矛盾最尖銳,都想奪取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爭霸遠東。沙俄深恐朝鮮落入英日之手,一方面在朝鮮力謀培養親俄勢力,另一方面又支持日本侵略朝鮮,削弱中國,分化英日,以便將為來坐收漁利。而美國為擴大在朝鮮的經濟利益,慫恿日本為其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