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胡凌煒:實現民族復興必須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00:38:15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凌煒(中評社 王永雪攝)
 
  二、中日兩國國家戰略軍事戰略層面差異的對比分析

  首先,從國家戰略層面觀察,國家戰略對於確保國家的安全與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胡凌煒表示,清朝在確立具有現代特征的國家戰略上始終裹足不前,沒有制定清晰的國家發展戰略。直到甲午戰爭失敗,都沒有制定出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戰略。

  其次,從軍事戰略層面觀察,軍事戰略應當服從國家戰略,並且能夠保障國家戰略的實施。胡凌煒表示,清軍在甲午戰爭中慘敗,與清政府軍事戰略的決策能力不足、決策一再失誤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在甲午戰爭中日軍制定了明確的軍事戰略。

  三、國民意識的差異導致中日兩國對內凝聚力出現了明顯的反差

  胡凌煒表示,甲午戰爭前清朝根本沒有進行過全面的國民意識啟蒙。當近代列強並起,中國需要以民族國家的整體力量應對列強的侵略時,這種國民意識的薄弱,就成了一個嚴重短板。反觀日本,歷史上日本秉承中國文化上千年,到了明治時期,日本思想家們就開始提出“國民”問題,積極提倡“國民政治”,經過明治維新,到了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的近代國民意識已基本形成。

  四、熟悉國際法使得日本在嚴重違反國際法的同時樹立了“文明”的國際形象。

  胡凌煒認為,在甲午戰爭爆發以及結束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日本借用國際法話語體系,美化自己、抹黑清軍,給自己貼上“文明”的標示,給中國貼上“野蠻”的標簽。甲午戰爭中,清廷本質上輸於制度建設,直接輸於軍事方面,同時也輸在對國際法的理解、運用及話語權爭奪上。

  胡凌煒指出,在整個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多次嚴重違反國際法。然而,熟練掌握國際法讓日本掩蓋了其戰爭罪行。甲午戰爭後,日本又極力宣傳其“遵守國際法”。國際法意識的淡薄,也使中國在權利遭到侵害時,不善於拿起武器保護自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