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互聯網+”使傳統影樓“被革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8 10:08:43


傳統影樓面臨互聯網營銷模式衝擊(來源: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婚紗照、寶寶照、寫真照……去影樓拍一套精美的照片本是件樂事兒,不過影樓重重設卡,項目繁多的二次收費總是破壞了消費者的興致。作為典型的傳統行業,現如今攝影也傍上“互聯網+”了。

  據《北京日報》報道,動動手指就能預約心儀的攝影師,所有項目明碼標價,最低價格能跌破2000元,而拍出的照片既有創意又對口味……攝影O2O剛剛萌芽,就引來市場和資本的關注。業內人士看來,攝影O2O讓攝影業“急行軍”,傳統影樓行業將沒落,迎來“被革命”的時代。

  影樓陷阱“三重門” 三方沒一個日子好過

  似乎一切傳統行業都能被O2O改變,攝影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影樓總有些“格格不入”:門店關門轉讓不斷,糾紛投訴屢見不鮮,行業魚龍混雜暗流湧動。

  “傳統影樓對消費者有三輪‘轟炸’。”攝影O2O平台淘拍拍CEO王衝曾在傳統攝影業做過培訓,也開過多家影樓,九年的從業經歷讓他熟稔行業的“潛規則”。用並非自己拍攝的精美樣片把顧客“忽悠”進影樓,銷售人員則會仔細觀察顧客的座駕、手表、飾物,甚至還會判斷女顧客挎包的真假,一系列的“偵查”用來判斷顧客的消費能力。即使預算只有4000元,銷售人員會極力推薦更高價位的拍攝套餐,很多時候消費者“耐不住勸”,一動心,拍前就得付款,而且比預算能多出一倍。

  拍攝現場也埋著“陷阱”:化妝師會推薦化妝品和更漂亮的服裝,這些可都得額外掏腰包;最後的選片環節加價最“凶狠”:底片需要修片,每張得額外收費幾十元甚至百餘元,相框、擺台也都要“買買買”。“最後花銷還是過了一萬塊。”月初剛在某影樓拍完婚紗照的曹女士有些無奈:“心裡的預算是7000元,不過十幾張精修片額外多付了三千多元,不過一輩子就拍這一次,咬咬牙還是付款了。”

  “多數顧客苦不堪言,交的錢能達到預算二倍多,其實,攝影師和影樓日子也不好過。”王衝說,攝影師從每單套餐價中抽成1%到2%,受影樓雇傭,他們每天都要坐班,旺季時每月的休息時間更是有限,攝影師圈內戲稱“軍事化管理”,可工資普遍只有五六千元,此外,攝影師的很多個人創意會被影樓的程序化要求“磨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