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青年南岳忠烈祠緬懷先烈 嘆和平可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2 01:17:31


“台灣高校社團幹部抗日戰場故地歷史文化研修行”一行祭拜抗戰先烈(中評社 王永雪攝)
 
  南岳忠烈祠整體布局為方形,前低後高。祠內的花崗岩石板大道和276級石磴銜接,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自下而上組成一體。步入南岳忠烈祠,通過高大雄偉的三孔牌坊,是一開闊式庭院。兩排整齊的翠柏亭亭玉立,沿石板道行百餘步,便是巍然聳立的“七七”紀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塊嵌漢白玉的“七七”銘文的青石碑。紀念塔中間有五顆炮彈直指藍天,彈體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堅決抗戰。

  台灣師範大學幼教專業大三學生張依茜告訴記者實地參觀後的感悟,她說,抗戰故地之所以可貴,是因為經歷過戰火摧毀的斷垣殘壁,時刻警惕世人,戰爭雖已遠揚,但歷史的傷痛不能忘懷。“我們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不必害怕夜晚來臨,不需盼望太陽升起。慶幸自己身處平和的年代,或許不盡完美,卻也足以讓我們自在地生活,追求更好的明天。”在忠烈祠裡緬懷曾經壯烈、卻已逝去的生命,同時,深切地期盼著,我們必須謹記這份慶幸和感傷,未來不要重蹈覆轍。

  台灣世新大學資傳系大三學生張芸瑄告訴中評社記者,以前對抗戰的資料的了解大多來自於歷史課本和媒體報道,此次通過實地參訪,感覺到雖然大陸與台灣詮釋抗日戰爭的立場不一樣,但以歷史的角度講,都是在英勇抗戰,抗戰烈士的犧牲是偉大的,值得我們尊敬和緬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