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曾學文:聚焦兩岸為復興中華文化掃除路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00:40:20


 
  二、文化復興需要尋找當代的聚焦

  曾學文說,我們都認同,文化是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文化的歷史性無可質疑,但文化不會停止在歷史的某個點上。我們以往在兩岸文化交流或學術研究中,較多關注的是文化的歷史層面,而忽略文化的當下聚焦,我們應該將歷史放置在當下。我們雖然無法改變台灣教科書的“去中國化”,但我們可以有更多像《清明上河圖》這樣關照兩岸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又聚焦當下的文化事項去吸引影響台灣的新生代。

  復興中華文化必須提供更多歷史的當代價值,或如何把中華文化放置在現代語境中,以吸引更多台灣年青人的興趣才有未來性。

  三、兩岸合作是尋找兩岸最大公約數的有效途徑

  2010年,廈門與台灣共同合作創作演出的歌仔戲《蝴蝶之戀》,不僅創下了戲曲在“台北兩廳院”商業售票連演五場的紀錄,同時寫下了台灣政治人物不分“藍綠”到場觀看人數最多的紀錄。每一場演出結束後,觀眾都久久不肯離去。

  在曾學文看來,《蝴蝶之戀》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將歷史文化與當下故事結合起來,尋找到兩岸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把個體的情感聚為共同的情感記憶,而“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情感記憶,共同的愛情理想和精神象徵。

  一部作品,一次演出,可使零散、疏離的個體找到連結而達到精神相通,而這種精神相通是祖輩父輩層層傳遞下來的歷史記憶和情感記憶,以及共同的價值觀,這就是兩岸文化。《蝴蝶之戀》正是將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情感記憶勾勒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