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型智庫發展:思想力是智庫靈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23 00:20:04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高度期待的良好氛圍下,中國智庫發展進入“黃金時代”。“十三五”規劃已明確提出“重點建設50—100家國家高端智庫”等內容。一方面,各家智庫利用當前的大好環境借勢發力,不斷提高政策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各家智庫利用改革契機,推進自身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更加適合智庫運轉的內部治理結構,為真正成為具有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提供內生動力。

  智庫發展,人才是前提、產品是核心、資金是保障。近日,人民網-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了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他就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才、產品和資金投入的體制機制創新等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人才

  專職和聘任、體制內和體制外相結合,促進人才流動

  “精英人士在政府、軍隊、社會和智庫之間有規律的流動,其角色不斷轉換,這是促進我國人才流動的一種新方式。”劉元春說。

  劉元春認為,這種新的人才流動方式應成為我國智庫人才流動的一大特點。它的基礎是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通過首席專家制、團隊滾動制、智庫科研崗、高級研究員、專職智庫助理、市場聘任制等制度創新,構建起長短結合、專職與聘任結合、“走出去”與“引進來”結合、體制內與體制外結合、學術與智庫結合的適合智庫發展的人才體系。這既保證了智庫研究在專門領域的持續性,又保證了資政研究所需要的靈動性。

  劉元春解釋說,對高端智庫而言,可以搭建政府官員到智庫交流的新通道,通過設立有針對性的治理研究項目,讓政府官員帶著問題到智庫開展短期專項研究,智庫為其對接相關領域學者作為聯合研究人員並提供理論指導。這種人才流通新方式可以將高端智庫與基層實踐有機聯繫起來,使智庫研究既能“頂天”也能“立地”,既有“理論光芒”也有“泥土芬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