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丰新書:淞滬戰爭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5 00:32:47


王丰新書《蔣介石在松滬戰爭:從忍辱到復仇》。(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6月25日電(記者 黃筱筠)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70周年,文史作家王丰出版新書《蔣介石在淞滬戰爭:從忍辱到復仇》。其中提到蔣介石再三遲疑,最後終於決定打淞滬會戰,在蔣介石的日記裡,“雪恥”被蔣重複最多次。蔣經歷了五三慘案、九一八事變、一二八淞滬抗日,淞滬戰爭堪稱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蔣介石在淞滬戰爭:從忍辱到復仇》,作者王丰曾任《時報周刊》、《商業周刊》、《新新聞》雜誌等總編輯與採訪記者。著有《我在蔣介石身邊的日子》、《宋美齡的美麗與哀愁》、《蔣家恩仇錄》等著作。

  書中提到,在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與蔣宋美齡曾經多次親赴前線,督戰及慰問官兵。滬戰某日,當蔣介座車剛抵達江蘇常熟縣界,空中忽然想起敵機俯衝攻擊聲響,敵機無時無刻不再追蹤蔣座車。千鈞一髮之際,蔣介石在侍衛人員匆忙掩護之下,奔跑到旁邊一處竹林中暫避。敵機循著竹林,先以機關槍掃射,再投擲炸彈,竹葉被敵機的槍彈與炸彈炸得四處亂飛,這次空襲,差一點要了蔣介石的命。

  王丰書中也寫到,敵寇偵知蔣宋美齡經常奔前線慰勞,也多次要意圖轟炸。1937年10月22日,蔣宋美齡的座車在京滬國道上,天空中忽聞鬼子飛機引擎聲,司機雖飛快奔馳,但卻因為輪胎爆胎,車子衝進路邊水溝,宋美齡當場受傷。但宋美齡沒有絲毫動搖,反而越挫越勇。

  書中提到,從1937年8月13日開戰,到那一年11月9日國軍自上海全線潰散,這場戰役打了89天,充滿戲劇張力。

  第一個階段是國軍戰略思想,是想把日本人“趕下黃浦江”;第二階段是淞滬會戰重心,從主動攻擊改變成為戰略防禦,並奉行“寸土必爭”的焦土抗戰原則。即便敵寇可奪取某些陣地,但也得付出極沈重代價。

  第三階段滬戰情況急轉直下的一個轉捩點,謝晉元將軍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更是第三階段的淞滬會戰譜寫了最悲壯的樂章。11月9日是淞滬會戰我軍官最沈痛的一天,南京軍事委員會,下達撤退命令,結束了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