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日韓的“端午文化”有啥異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9 09:58:55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五月初五端午節,國人吃粽子,賽龍舟,祭屈原……與此同時,在鄰國韓國,江陵端午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與中國不同,韓國人在這一天不吃粽子,而是制作散發著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糕作為端午節的傳統食品。

  韓國人也不賽龍舟,而是用菖蒲水洗頭求吉利,相傳這可使頭發烏黑亮澤,少生白發。得益於這一習俗,節日期間韓國超市各類洗發用品也暢銷起來。

  至於祭祀對象,韓國人以祭祀大關嶺山神為代表的諸多神靈為主,而非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提到祭祀,不得不說著名的江陵端午祭。這一韓國傳統節日習俗通常於農歷4月初開始,持續一個月之久,祭祀儀式極其繁瑣。此外,節日期間人們還組織摔跤、蕩秋千、拔河、射箭等比賽以及假面舞、煙火表演、端午放燈等活動。

  相關史料記載,早在農耕時代,朝鮮半島百姓便習慣在雨水漸多的5月舉行祭祀來驅魔,祈願未來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雖然同受漢字文化圈的影響,但端午節傳入朝鮮半島後,歷經千百年融合和演變,已在韓風浸潤的文化土壤中自成一家。有分析認為,韓國江陵端午祭之所以受到國際關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傳統文化活動中注入現代元素,成功實現現代轉型。

  事實上,日本也有端午節。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的貴族階層首先引進了中國的端午節。江戶時代,端午節的各項要素已經普遍存在於日本的民間生活之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