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新政網的通過,能夠提升國民黨未來在台灣及兩岸的重要性。 |
中評社╱題:國民黨內兩岸路線之爭及影響 作者:張亞中(台灣),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一場不尋常的路線之爭
國民黨在今(2016)年9月4日舉行全代會,通過“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岸關係部分。兩岸新政綱的內容為:“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確保台灣人民福祉”。
這個新政綱對大多數國際事務專家,或一般百姓來看,應會覺得沒有甚麼問題,甚而給予讚賞。理由在於:這個新政綱提出了要結束敵對狀態的訴求,又希望能夠為簽署和平協議而努力,而這一切均必須以尊重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如果在合憲的基礎下,能夠為兩岸創造和平,這有甚麼不好呢?但是國民黨內的高層卻不這樣認為。
兩岸和平新政綱在提出前就已經受到國民黨高層的挑戰。曾任國民黨副主席的吳敦義、現任副主席郝龍斌、曾代理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均相繼發表質疑及批評的言論。首先是吳敦義在全代會開會前公開強調,“九二共識一定跟一中各表聯合在一起,兩種論述都合適,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是說堅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這八個字不能拆開”。朱立倫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我們大家的基礎,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這樣的共識”。
據國民黨中央後來解釋,在全代會前曾發函給所有一千多位成員,並請表示意見,回收結果,沒有一位黨代表對兩岸新政綱有不同或任何修正意見。全代會開會時,在現場的吳、郝、朱等也沒有表示異議,而新政綱不僅有提及“一中各表”,還肯定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貢獻,而且又經過黨內最高民意機關全代會全體鼓掌通過,因此,這份兩岸新政綱的合法性與正當性絕對沒有問題。
不過,吳敦義與郝龍斌並不這樣認為。9月24日在美訪問的郝龍斌表示,九二共識的完整論述應該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應當是:“台灣站穩各表,大陸尊重各表”。9月30日吳敦義在美國受訪時,也批評說:“是她跟我們中國國民黨不同調,不是我跟洪秀柱不同調”。吳敦義並表示,洪秀柱在今年全代會通過的新和平政綱中,只提“九二共識”,刪除“一中各表”,將導致國民黨在台灣難以生存。吳敦義並嚴厲地批判洪秀柱的主張是“一中同表”,是與北京一個鼻孔出氣。他說:“兩岸就因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才能達成兩岸和平與永續發展。所以要一中各表,不能亂表,也不能同表”,“什麼叫同表,叫一個鼻孔出氣!”“不能用亂表取代各表,也不能用同表取代各表,難道大陸會願意跟我們同表中華民國”?吳敦義並以去年為何會“換柱”來“提醒”洪秀柱,意在警告洪要懸崖勒馬,不要重蹈覆轍,要以“一中各表”做為兩岸論述的主軸。
毫無疑問的,這場黨內的重要爭執,不僅涉及兩岸路線之爭,也包括明年黨主席選舉的權力之爭,其結果不僅會影響到國民黨未來的兩岸路線,甚而包括國民黨本質的改變,也會衝擊兩岸關係,值得關注。
中國國民黨內的四種國民黨路線
李登輝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以後,國民黨的自我定位與兩岸路線有了不同的變化,經歷二十多年迄今,如果用通俗淺顯易懂,而非嚴謹的學術用語來說,中國國民黨內部大致可以分成四種不同立場與路線:“日本國民黨”、“本土國民黨”、“美國國民黨”與“兩岸國民黨”。
毫無疑問的,“日本國民黨”的代表人物是李登輝,他也是對“中國”的認同最負面者,從他日後的言行可知,他對日本的情感不僅遠勝於中國,也勝於台灣。對國民黨而言最大的悲劇就是,自己的黨主席卻是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最為鄙視、帶頭切割者。李登輝以“台灣主體性”為名,行切割與中國歷史、文化、認同之實。李登輝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思想、論述上斷裂國民黨的靈魂。在國民黨順從的傳統宮廷文化下,李登輝成功地主導了國民黨近十餘年,也固化了某些國民黨人的去中國化思想。2000年李登輝被開除黨籍,“日本國民黨”從此離開了國民黨,轉而與民進黨結合,但是國民黨內的高層卻沒有人敢於修正李登輝所遺留下來的思想脈絡,而以“本土國民黨”及“美國國民黨”兩種面貌出現。
“本土國民黨”的代表人物是王金平,他們在政治理念上與李登輝幾乎差異不大,也認為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可以考慮刪除,或改為“台灣國民黨”以符合在台灣本土生根發展的形象。今年年初參與黨主席選舉的黃敏惠也可以歸屬於這一類別,他們支持兩岸事務性交流,但沒有完整的兩岸理念,也對與大陸進行政治性互動持保留態度。“本土國民黨”認為,只有走向本土化,才能與強調本土的民進黨爭奪“愛台灣”的話語權,如此才有利於國民黨在台灣的生存發展。
這一群人的看法與以下要談的“美國國民黨”在立場上極為相似,他們的大本營多來自南部,也缺乏國際經驗,但是在政治權力的光譜中與“美國國民黨”相近。
“美國國民黨”的政治立場
“美國國民黨”可以算是國民黨內力量最大的一支,人員也與“本土國民黨”多有重疊,代表的人物是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與郝龍斌。他們當然堅守中華民國的立場,但更傾向於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即所謂的“獨台”),也認為兩岸論述應該停留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不統不獨”。在兩岸關係上主張“維持現狀”,也就是“只經不政”。主張只有在全民有共識的條件下,才願意與大陸進行政治性協商或討論和平協議。當然,以台灣的民意結構來說,以得到全民共識為兩岸和平協議協商的先決條件,這等於表示,不會與大陸進行有關和平協議簽署的政治協商。
為何稱其為“美國國民黨”,當然不是指其為美國的附庸,而是其兩岸論述與政策均以符合美國戰略目標為重要考量。這一類別的國民黨成員,雖然均主張“一中各表”,但是著重點也有不同。例如馬英九可以算是比較強調“一中”的,而其他黨內的高層則比較傾向“各表”。在南海問題上,馬英九的態度也相對較為積極,其他人則對南海及中華民國的國際法地位較少發言。
美國是以“一個中國政策”為其兩岸政策的指導方針,但對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與互動方式可用“分而不離、和而不合”八個字來形容,即希望兩岸能夠保持模糊的分的狀態,但是不容許清晰走向分離主義的台獨;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發展,但是不希望兩岸在政治上走向合作。
“美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完全符合美國的需求,他們用主張“一中”來表示反對台獨,用主張“各表”來凸顯兩岸互不隸屬;他們用兩岸交流來傳達兩岸和平的印象,但在釣魚台、南海等議題上堅持不與大陸合作以向美國表態。另外,不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也不討論結束敵對狀態問題,更不準備與北京簽署和平協議,致使兩岸停留在“經濟交流、政治敵意”的狀態。
由於陳水扁八年的執政,兩岸關係降到低點,“美國國民黨”的論述與作為,特別是“九二共識”的堅持,的確為兩岸取得了事務性交流的成果,但是也由於過於強調“各表”,讓兩岸政治定位關係一直停留在各說各話的階段,沒有任何討論、互動、處理的交集。“維持現狀”的說法並不能夠安撫人民對於兩岸政經力量差距日益拉大的擔憂,“不統不獨”這種企圖左右逢源的主張,反而凸顯出國民黨自我放棄引領兩岸關係的主導意願,而“經濟交流、政治敵意”的並存現象,讓民眾產生疑惑,在兩岸經貿交流密切、血濃於水的宣傳下,為何北京還要把飛彈對準台灣?為何還要打壓台灣在國際政府間組織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