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彥彬答中評:2017是兩岸高風險關鍵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5 00:16:24


逢甲大學是台灣知名私立高校,早期以紡織科系起家,現在已經發展成建築、工程、都市規劃、商管等綜合大學。(中評社 林谷隆攝)
 
  馬彥彬認為,對外而言,台灣如果經濟持續不振、社會持續紛擾,民進黨政府很可能以“建立台美日同盟”來凸顯外交成績,彌補內政的失分;對內而言,如果民調持續低迷、地方選情吃緊,則諉之“中國打壓”以轉移焦點,激化仇中情緒,將是最可能重施的故技。在內外這兩種做法之下,大陸都必然有所反應,即使未導致“地動山搖”,兩岸關係也不可能“保持現狀”。

  馬彥彬對中評社提到,2017也是大陸的政治年,年底的“十九大”關係著中共換屆、習近平續任、高層人事與權力重組。對於剛確立領導地位的“習核心”而言,如何維持國內外兩個大局的平穩有序,確保十九大的順利進行,必然是第一考量。因此,無論對美或對台,可以預見大陸必須“立場寧硬勿軟、不容示弱退讓”;其中,相較於在東海對付日本、在南海對付菲越,在台海對付台灣最具有正當性(屬於中國內政)與合法性(依據反分裂國家法)。

  馬彥彬分析,誠如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所說,“台海的上空出現暫時的烏雲”。對台灣而言,2017年實在需要對於兩岸關係付出更多的關注與努力,而不是因為兩岸制度性關係急凍就索性擱置。我們固然希望烏雲消散,但也需要提高警覺,一則烏雲昏暗而使視線不清,容易迷航誤入險區;二則烏雲可能是打雷下雨的前兆,必須做足準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