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上海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1 10:20:01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明確要求,2020年底前,直轄市等重點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就意味著,到“十三五”末,上海城區範圍內必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距離完成目標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4年,綠化市容部門提出,今年上海將全面推進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市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將逐步實現“不分類不收運”,此舉被普遍認為是上海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前的“預熱”。

  預熱效果如何?能否為未來鋪墊?記者走訪了滬上一些開展試點的企業。

  安排了分揀員,卻管不住客戶

  中山西路上的宏匯國際廣場企業雲集,4000多人在內辦公,然而垃圾產生量卻很少,每天人均產生600多毫升的垃圾,體積連兩個易拉罐都不到。

  有什麼秘訣?就是垃圾強制分類做得好。廣場管理方安排了2名專職分揀員,在集中垃圾的廂房內,將易拉罐、塑料瓶、塑料飯盒、硬板紙等可回收垃圾盡可能分揀出來,進入循環利用渠道,不再擠占垃圾箱的空間,垃圾產生量一舉減少了近兩成。

  然而,記者進入廣場內的數層電梯間,隨機翻查了6個垃圾桶,除了1個廚餘垃圾桶內只有哈密瓜皮分類正確,其餘5個垃圾桶內投放的垃圾均分類不正確。比如,不可回收垃圾桶內,就出現了茶水殘渣和充氣塑料膜。

  對此,上海宏匯置業有限公司客服處副處長段心娟坦言,最終較為理想的垃圾分類結果,主要歸功於分揀員的辛苦,要廣場內各企業的員工在垃圾進入廂房前的辦公室環節主動做好垃圾分類,現階段還不太可能。

  尤其是員工使用頻次較高的茶水間和廁所內的垃圾桶,垃圾混裝現象更嚴重。有些企業禁止員工在辦公室內吃東西,員工就跑到茶水間裡吃,垃圾桶裡就有了剩飯剩菜、外賣盒、餐巾紙,它們分別屬於廚餘、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如果辦公室環節分類意識好,一些人就會多走幾步到電梯間,將垃圾投放到對應種類的垃圾桶。下轉4版

  段心娟表示,廣場管理方很樂意擴大強制分類的範圍,從分揀員擴展到所有員工,從末端的垃圾廂房擴展到廣場內所有涉及垃圾投運的環節,但她也擔心:如果沒有監管部門強有力的執法來倒逼,僅靠管理方要求入駐的企業和員工做到垃圾分類,效果並不樂觀,“畢竟,對方是客戶,這種處境決定了物業很難強勢。”

  採用價格杠杆,收運方更強勢

  相比人員結構複雜的商場、樓宇,企事業單位全面實現垃圾強制分類的可能性更高。“我們要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員工,在垃圾分類上完全可以提出比較嚴格的要求。”上海東培企業有限公司總務課課長戎翼自信地表示,該企業的垃圾強制分類已十分成熟。

  要實現強制分類,先要在垃圾桶上做文章。記者在這家企業內走訪時發現,兩層樓的辦公區域每層只有1組4只垃圾箱,分別對應4種分類;7幢車間每幢只有2組8只垃圾箱,所有垃圾只能定點投放。

  “這是一種強制手段,如果垃圾都能就近一扔,分類和減量效果肯定不好。”戎翼表示,垃圾箱的距離產生“美”,由於扔起來不方便,員工會下意識地減少垃圾產生量;實在要扔,每次都要走上一段路,會產生“既然都走到這裡,索性好好分類”的心理。戎翼透露,每個垃圾桶都有編號,如果在清運時發現哪個垃圾桶的垃圾混放問題嚴重,所對應的部門就要在管理層的微信群裡被點名,整個部門絕對會“面紅耳赤”。
  (來源:解放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