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被騙術“圍獵”的老年人如何脫困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8:14:59


  春節前,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騙的消息。在保健品推銷、紀念幣收藏品拍賣、“會銷”、高息理財等騙術的“圍獵”下,一些老人少則損失數千元,有的被騙光一生積蓄,負債累累。近年來,多個機構作出的調研報告顯示,老年人已成為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

  其實,老年人成為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筆者八十多歲的老父親和其周圍的一些老年人,春節前就被一養生電飯鍋的銷售商所忽悠,花了好幾千元一下子買了五個所謂的養生電飯鍋,送給幾個子女每家一個。老父親關愛子女的心意我們領了,但是這個保健養生鍋是否真的如經銷商所說那麼神奇,確實值得懷疑。相信類似把老年人當作“推銷主體”的事情,在現實中還有很多很多。

  說起來,老年人容易被騙的原因很複雜,除了自身接受社會信息少、防騙意識低等特點之外,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會的因素。從心理上看,許多老年人一般生活都比較孤獨,對市場上出現的“新生事物”也往往比較感興趣,但同時缺乏鑒別力,認為只要是“新產品”就是好的。

  此外,一些推銷者摸准了老年人的情感脈搏,一通大爺大媽地叫著,用“溫情攻勢”來打動老年人,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後繼而行騙。衆多老年人經受不住這種“溫情攻勢”,往往感到很親切、很溫暖,在不知不覺之中掏了腰包。從家庭上看,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一些老年人為了多給孫子孫女留點錢,就想從“投資”中多賺一些錢。比如,購買所謂的“收藏品”、“紀念幣”等待升值等。北京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去年8月因病去世,其女兒在房間收拾遺物時,才發現這位老人至少在8家公司購買了收藏品或紀念幣,花費高達180多萬元。

  我們再從社會層面上看,各類針對老年人行騙的團夥屢打不絕,甚至是不斷變換花樣,這讓老年人更是防不勝防。由此也提出一個問題,究竟該如何拯救那些被騙術“圍獵”的老年人?顯然,光靠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老年人的防範意識還是不够的,再怎麼說,一些老年人無論是從反應能力上看,還是從識別能力上看,都存在著較大的欠缺,不可能抵擋得住騙術的“狂轟濫炸”,惟有我們的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和懲治那些不法商家和騙子,才能將被騙術“圍獵”的老年人從“收藏品”、“保健品”、“紀念幣”等陷阱中拯救出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