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優化勞動力供給質量 適應技術進步和經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23-07-04 08:31:34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技能人才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為加強新時代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人日報發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市場與流動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田永坡文章表示,技能人才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人力資源市場供需結構發生變化,技術進步和經濟運行模式的改變,對勞動者技能需求結構產生巨大影響,人口規模和結構的變化,也使得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優化勞動力供給質量和結構的任務日益緊迫。

  技術進步對勞動者技能需求結構的影響

  文章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中國的經濟結構和運行模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進而對勞動力需求產生較大影響。從現實來看,技術進步或創新對崗位的影響是複雜的,對於這種影響的分析,從崗位層面深入到“任務單元”層面,可能更具說服力。那些可以編碼、復制的工作活動,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所替代的,但是,生產工序的革新和新技術的應用還會增加一些新的技能需求。

  除了對需求數量的影響,技術進步對勞動力素質需求結構的影響也不榮小覷。一項使用2016年~2020年385家中國上市公司數據對人工智能與勞動力需求結構的分析發現,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勞動力需求的份額,顯著降低了低技能勞動力需求的份額。另外一項研究顯示,高技能、高工資勞動者和低技能、低工資勞動者的就業份額在不斷增長的同時,中等技能勞動者的就業份額被大量削減,這就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就業極化”現象。

  經濟運行模式創新也是改變勞動者質量需求結構的一個因素。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導致工作場所和工作方式的多元化、平台化在經濟運行中越來越明顯。勞動者與各要素組合運行的機制也發生了變化,勞動關係中,適應工業化發展的、單一的雇傭關係正在變成包括傳統雇傭、合夥制、短期制、項目制等多種形式在內的複雜體系。

  就業形態的變化擴大了就業機會,有利於擴大就業規模,但同時也具有結構性效應,導致不同領域就業結構發生改變。新技術的出現,對勞動者的知識和能力帶來新的需求,使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更為急迫。

  人口結構變化迫切需要打造勞動力質量優勢

  文章認為,當前,中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優勢趨弱,需要加快打造質量優勢。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出現負增長。從人口的年齡結構和素質結構變化看,“兩升一降”特點明顯。在年齡結構方面,“兩升”是指0~14歲人口和60歲及以上人口兩個年齡段的人口規模和占比上升,“一降”為15歲~59歲年齡段人口降低。在人口素質方面,“兩升”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兩個指標上升,“一降”為文盲率由2010年的4.08%下降為2020年的2.67%。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