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的發展方向需要人文文化來指引。沒有人文文化的指引,科技發展就像脫了僵的野馬,不知道把人類引導到什麼地方去。科技文化越發達,越需要人文文化。”
樓宇烈指出,司馬遷講中華文化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便”,這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內涵。中國傳統文化要堅持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和能動性。“既不做神的努力,也不做物的奴隸,也不是在天地之上,而是以人為本的。”
樓宇烈還特別闡述了“理”與“法”的關係。“在一個有良好習俗的社會,法律是簡單的。”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陸世儀說過,大家關注家法,沒有關注家理。“法使人尊,理使人化,法使人畏,理使人親。”社會既要合法、合理,還要合情,這三者不可缺。”
樓宇烈表示,中華文化看什麼問題都要用人的角度去觀察,都要從人的角度去體會自然現象對人的意義。中國的文化要自然中去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能夠以這樣的理念和文化來指引科技的發展,今天的世界就不會如此。
(中評社報道組成員:王秀中、林艶、王永雪、張爽、趙宇鵬、杜川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