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智庫專家隆國強解答中國經濟熱點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7 00:34:13


外國記者在吹風會上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國體制優勢助力推進供給側改革

  針對供給側改革,隆國強表示,中國有體制優勢,就是在做好頂層設計中,有信心有能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從而化解中國經濟中積累的很多結構性矛盾。

  他在會上表示,供給側主要是通過影響生產的制度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創新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讓企業生產更加靈活地適應消費結構的變化,以提高全要素生產力。

  “中國的生產沒有及時對消費結構升級做出反應。供給側是為了促進企業更加有活力,對市場反應更加靈敏,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隆國強指出,我們在強調供給側改革時,並非否定需求側管理的政策。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會積累很多結構性的矛盾,單靠需求側,很難解決結構性矛盾。“供給側和需求側是兩只手的關係,兩只手都要用。”

  6.5%-7%目標適合中國所處內外環境

  關於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7%之間,隆國強認為,該目標適合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所處的內外環境。

  他表示,從國際環境看,國際經濟非常複雜,挑戰很多。從中國自身來看,中國現在處在三期叠加階段。

  他強調,在經濟新常態下,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長率。從短期看,可以實現充分就業;從中期目標看,可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所以各項政策措施,包括宏觀調控的政策和改革措施都應該圍繞實現這樣的目標進行設計和實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