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際專家熱議亞太安全:重在對時代的判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0 00:27:4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
 
  時殷弘:中國西太平洋戰略路徑是複合性路徑

  時殷弘認為,從十八大到2014年秋天,中國主要使用的是“戰略軍事”,集中體現為中國戰略軍力建設的更加速突進、中國對美國的強勁和廣泛的戰略、軍事競爭和對立、中國與日本的持久激烈對抗、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爭端中的強硬態勢以及相伴的密集的軍事和准軍事活動。

  時殷弘指出,它們推進了中國的“硬權勢”,也多少妨礙了中國的國際“軟權勢”,增進了中國東部周邊的戰略/外交環境的複雜性。從2014年秋天開始,中國政府頗急劇地實行了一種有利於“戰略經濟”的重大決策。然而,“戰略軍事”的某幾個重大方面依然存在。

  時殷弘說,同樣顯著的是,中國繼續決心在南海和東海發展和伸張自身的主權存在和海洋權勢,在南沙群島的多個島礁同時進行急速的大規模擴島。這大大加劇了與美國的戰略競爭和對立,擴展了與東南亞海洋國家的緊張,同時促使美國在東亞太平洋的盟國、准盟國和其他戰略夥伴著手構建它們互相間的安全合作網絡。不僅如此,中俄兩國間的戰略、軍事協作已迅速地大為進展。

  時殷弘表示,中國當前關於亞洲和西太平洋的戰略路徑成了一種複合性的複雜路徑,而改變“戰略軍事”為主的戰略轉變看起來是個戰略擴展,未伴有任何基本的收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