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關注:兩岸學者座談,共憂青年出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0 00:23:20


“兩岸關係和青年的未來”題目的第一組研討
 
  台北城市大學助理教授、中美文化經濟協會执行秘书吳培德回憶說,如果和學生分析清楚TPP和“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在期末考試中,當選擇台灣應該加入TPP還是“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時,80%的學生都會選擇後者。他还指出,台灣年輕人在大陸工作有優勢:首先,台灣年輕人有中文的語言優勢;其次,他們接受西方文化早,可充當大陸和外國交流交往的橋梁;最後,台灣人可以發揮創意優勢。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廖德智則建議,在推動兩岸的青年交流中,兩岸可以用中華文化再創新的思維,定義一個中華文化未來的綱領。他認為,儘管兩岸有文化上的差異,在中華文化的主流脈絡下,如果二者可以融合,那麼這個文化將會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化。

  旺旺中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淑黛回憶起第一次來大陸的情景。她說,初到北京,看到下雪,許多台灣人情不自禁流眼淚,隨後看到長安街和恭王府等,發現記憶中的名詞都出現在眼前,非常感動。在兩岸早期交流中,大陸對台灣的宣傳和廣告大感興趣,她也一直致力於兩岸在相關方面的交流,並舉辦了兩岸大學生的創意交流大賽。她建議,在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方面,因為風險很大,要注重給他們生意而不僅給創意。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台北中美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本京認為,台灣年輕人在本土創業有許多束縛手腳的地方,比如經費不足和創業後能否商業化的問題。台灣經濟在走下坡路,這正是到海外創業的機會,他們的出路就是到內地。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振廣表示,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的一些負能量激發了出來。兩岸網民在網絡上的對抗情緒大幅上升,對抗的背後就是兩岸的年輕人。目前情況下,兩岸青年學者責任非常大,我們應該發揮正能量,促進兩岸相互理解和交流,而減少激發對抗的情緒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