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洛杉磯5月20日電(作者 張一飛)調派新任大使當然是新聞,大國間互派新大使更是重磅新聞。可是如果只是單方派任新大使,媒體多半只有得到訊息後報道,如果兩國同時考慮派任新大使,那媒體就有很大空間,猜測,偵訊和分析。當今中美關係極為複雜,兩國互派新任大使一事自一個月前就在美國媒體出現報道,也傳至亞太新聞,並且有名有姓的報道了可能出任的雙方大使人物(如秦剛和博恩斯)。然而,時至今日,拜登上任總統早已過了百日,但是美國駐華大使仍未定案,中國駐美大使也懸掛未宣,這個中有何玄機就令人尋味。雙方媒體已幾乎沉靜數週之久,不得不令政治評論人士開始揣測。本文就以歷史慣例作一分析,談一談為何中美互派新任大使姍姍來遲?
首先我們觀察到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美已過八年, 他年齡已超過六十九歲,到了退休年齡。崔大使在美的表現相當出色,他歷經三屆美國總統,從奧巴馬,特朗普到拜登,由民主黨到共和黨再回到民主黨,崔大使的個人經驗是很豐富的。尤其是在這八年中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由軟到硬,由抵制到制裁,並把中國定位在最嚴重的競爭對手,就只差叫中國為敵國。崔大使應付得當,不屈不撓,展現大國風範。拜登新上任不但沒有把特朗普的猛烈對華對抗的外交政策改變,更是極積聯合戰略盟友一致抗中。並求外交上合力打擊中國。因此在派任外交大使上,譬如,駐印和駐日等大使上都要謹慎處理, 配合他的四國聯盟念想。這就是宣佈新任駐中大使姍姍來遲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的外交體制,由於政黨輪替的政治現實,就有政治委派和職業外交人員兩個並行的慣例。一般來說,派往大國的大使多半要有經驗和政治資本,最好是出色有名的職業外交官。這就是美國派出的大國大使多為年紀較大,已有政治地位的職業外交官。從美國任命的外交官可以看出美國對該國的重視。一個月前,博恩斯的名字和秦剛的名字浮現就可看出, 美國注重了博恩斯的外交職業經歷,和他與拜登的關係,但他年齡已經六十六歲, 而秦剛只有五十五歲,當然秦剛剛也是外交經驗豐富,曾任外交工作多年,外交部發言人,禮賓司司長,到外交部副部長。如此任命落實,可見中國對美關係的重視。個人認為,中國等待美國同時發表相互的大使是慎重和符合外交禮節的作法。這也就影響了發表的時間過程。
拜登總統提名了另一個博恩斯(威廉而不是尼克)為美國中情局(CIA)主任,並已經國會順利通過。該博恩斯在聽証會上也是強調中國崛起之威。所以,駐中大使在國會任命聽証會上如何表達對中態度就有相當考量,如果過分討好目前兩黨抗中鷹派,就自然影響其未來在華外交工作,甚至有遭到被華拒絕接受大使可能。同時,拜登在駐印和駐日大使上也尚未定案。拜登和布林肯的美印日澳聯盟政策也必須有幾位有共識和溝通默契的大使。這也就是駐中大使和其他有關大使任命姍姍來遲的另一重要原因。媒體傳聞迪斯尼執行董事長鮑伯伊格(Bob Igor)可能出任駐英大使,奧巴馬第一位白宮辦公廳主任和支加哥市長,伊曼紐(Ralm Emanuel),出任日本大使, 和洛杉磯市長,賈瑟提(Eric Garcetti)出任印度等等都還是傳聞階段,不成定論。
照慣例,新一任總統一般會調派百分之三十的外交大使,那就是三十五到四十五個大使級外交職位。但是在特朗普任期,他非常賣力,派任了百分之四十四的外交頭目。這就給拜登很大的工作量。美國外交官可以政治派任的理由是給總統增大權力,易於處理外交事務。總統可以派任他的親信,朋友,和支持者(像競選捐助者), 這些人可以直接與總統聯繫,讓外國元首經由大使可與美總統交通。再加上大使的年薪只有十五萬,常常要自掏腰包維持大使社交經費(就像紅白帖子給清官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外交大使有那麼多政治委派給有錢有名的人。譬如加州洛杉磯,影藝企業,紐約財經大咖,和媒體大亨就常是總統競選的贊助人成為美國的駐外大使。
如今中美關係嚴峻,拜登要打盟友聯合外交戰對付中國,在外交使節上的人事安排就不得不慎重考慮,職業外交官的派任要等政治外交擺定之後,所以派任駐華大使就得姍姍來遲了。就以拜登團隊自己的辨詞:我們要考慮長遠的影響,這些外交任命就不得不謹慎。可是時間天天在過,拜登政府的壓力有增無減,疫情做借口,也不能拖延太久,所以,中美互派新任大使雖姍姍來遲,但也不會太遲,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