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舟:台灣閩南語歌曲的鄉土情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02 01:14:40


講座現場(中評社 臧涵攝)
 
  第二個階段是日據時期。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同年,日本以武力侵占台灣。從此,日本對台灣實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殖民當局強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台灣人民學日文、講日語,甚至生活習俗也要日本化,禁止台灣人民使用漢字,禁止民間宗教和習俗活動,台灣人民飽受了異族的奴役和壓迫,苦悶無助的心情無處宣洩,只能私下偷偷吟唱台語歌謠寄托悲情。

  當年在嘉義一帶傳唱一首歌謠《一只鳥仔哮啾啾》,內容描述了一只小鳥在夜里找不到自己的鳥巢,傷心哭叫,悲憤地質問是誰把我的鳥巢弄破,如果讓我抓到他絕不善罷甘休。這首歌謠形象地表達了台灣同胞痛失家園、誓必雪恨的心情。民間傳說曾有一支台胞抗日武裝在諸羅山(嘉義)被日軍鎮壓,勇士們唱著這首歌謠慷慨就義,故事極為感人。
 
  第三個階段是戒嚴時期。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台灣同胞歡天喜地回歸祖國懷抱。台灣學者寫道:“在日本強暴的統治下,度過了艱辛苦難的五十年之後,我們全體台灣人民終以純潔的中華血統歸還給祖國,以純潔的愛國心奉獻給祖國。”但是,時隔一年多,台灣爆發了“二二八事件”,台灣同胞的美夢瞬間破碎。1949年,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隨之而來的是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台灣同胞在專制統治下痛苦呻吟。

  台灣光復初期,台語歌曲曾有過短暫的複活。面對當時族群矛盾、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的台灣社會,一些詞曲作家創作了反映現實疾苦的台語歌曲,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稱為“戰後四大名曲”——《望你早歸》、《補破網》、《燒肉粽》、《杯底不可飼金魚》。另外還有一首《收酒矸》也很出名。《燒肉粽》描述了一位青年學生畢業後沒有工作,為了謀生只好當小販沿街叫賣肉粽的情景,是底層民眾生活困苦的真實寫照。
  
  第四個階段是解嚴以後。1987年,國民黨當局被迫宣布解除戒嚴,長期被壓抑的社會能量一時間噴湧而出,政治上加速了民主化的進程,文化上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台語歌曲也終於走出歷史的陰霾,抖落一身塵埃,撫平累累傷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