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寶蓉:未來兩岸青年交流該如何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4 00:35:34


 
  文化上,張寶蓉說,今天的“新台灣人”已經雜揉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國家文化”和個人文化等複雜關係之中,台灣文化主體的中華文化逐漸被淡化,而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澳洲文化、原住民文化等深刻影響著台灣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上,強調“台灣人”這一身份認同的在地化,即“這是一群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中國大陸只是有著密切關聯的“鄰國”關係。

  張寶蓉表示,當前台灣青年的“台灣人”身份認同中所蘊含的民族和種族概念逐漸消解,進而被“族群”所取代,在這樣的文化身份建構下,原住民逐漸成為台灣族群文化的重要標識,並成為台灣的重要資產。

  張寶蓉還認為,台灣青年已經開始實現從“國家本位”到“個體本位”的價值讓渡。

  她表示,當代台灣青年主體性日趨彰顯。“國家至上”、“領袖崇拜”、“政府意志”等價值傾向在當代台灣青年心中不複存在,“政府”充其量只是公共政策和公權力的代理人。思想意識形態上不再輕易地受到“台獨”理論等民粹主義思想的左右,亦對所謂“統合”思想不置可否。

  在“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指引下,台灣社會及學校教育領域處處體現“以人的主體存在、需要滿足和發展”為中心。張寶蓉說,在這種價值取向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把形塑自我,追求個性,強調個人的自主自立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張寶蓉認為,當台灣青年們對台灣社會發展現狀感到不滿、無奈和悲觀,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憂心和茫然的時候,傾向於通過發起或參與“反當局”的集體行為或抗議事件,譬如“太陽花學運”、“反課綱”等,以全面展現出他們的思想和意志,並進而確定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