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廣東新會陳皮 七百餘年迷人粵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0 00:46:19


店主正在挖柑橘中的“肉”。(中評社 臧涵攝)
    
  後來新會的鄉紳父老提出,新會雖然“依山阻海,峰巒擁衛”,“北枕圭(峰)山,屹然高峙”,但是“東南痹削,形氣稍弱”,似青龍之垂首,氣勢不足。於是在鳳山之上建造熊子塔,使“青龍昂首”。熊子塔為文筆式構築,像一支巨筆聳立在鳳山之上。自熊子塔建成之後,新會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其中,元、明學者張偽、黎貞和一代大儒陳獻章同出自新會,世稱“一里三賢”;當代陳垣、陳樂素、陳智超祖孫三代,人稱“一門三史家”,也是出自新會。更為世人所熟知的是維新運動先驅,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於一身的梁啟超正是出自於新會熊子塔下的茶坑村,在梁啟超的悉心栽培下,更創造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

  “十年一屆基、種果用機肥。揀果考眼力,二三刀開皮。反皮看門路,曬皮趁天氣。貯皮需有道,伺理比心機”。陳皮的製作要求非常精細。不僅開皮講究刀法,存皮也要有方法。

  果以扁身油皮方為上品,刀以“對稱二刀”、“正三刀”或“丁字二刀”方為正統,藝以“冬前好天氣,失水軟反皮。自然陳曬制,晾曬不遲疑”為內行。除此外,還要做足做好措施,適時防燒、防黴、防蟲和防潮,舊皮定裝定倉,適時返曬。傳統一直流傳著“麻繩串灶尾熏,麻袋裝閣樓放”,“年年曬新皮,舊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

  另外,新會人把大紅柑所製作陳皮與雲南熟普洱茶結合在一起,變成了新會柑普茶。柑普茶口感上不僅擁有普洱茶的醇、滑、潤,更融合了柑皮的甜、香、陳。且在功效方面也將普洱茶與新會陳皮兩種相融合,使得柑普茶具有健脾養胃、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降脂減肥、養顔美容以及抗動脈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保健功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