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關注:中國該如何突破“霧霾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0 01:17:03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公共政策所所長於宏源從國際政治角度出發,認為低碳發展的核心在於現代化。

  於宏源分析說,國際格局中存在“低碳富國”和“高碳窮國”現象,這表明低碳是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結果體現。

  他說,未來國際格局是低碳發展國家進一步發展,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這個產業會繼續出現新一輪的變化。傳統的所謂的中國模式是大進大出,我們進口最多的是鋼鐵,與此同時,我們用全球最便宜的勞動力,成為世界的工廠,這就是中國模式的核心。

  “這個模式構成了污染。以便宜勞動力為核心的中國模式正逐漸被世界經濟邊緣化。中國能否走出這個陷阱,成為一個低碳的現代化發達國家,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30年前,世界上都是在學拉美國家經濟奇跡,從汽車到飛機的製造。但現在已蕩然無存。在現在這種全球化退潮環境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低碳國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於宏源說。

  在談到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手段,包括碳市場、電力市場改革等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何種促進作用的時候,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認為,目前尚未出台讓所有省份和企業都能接受的新能源發展方案,中國下一步的任務是如何能進一步增進人民福祉,讓人民過上更加有尊嚴的生活。

  李俊峰說,發展過程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逐步找到一條比較正確的道路。這是我對氣侯變化和綠色發展的一種解讀。

  當然,現在還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李俊峰提到,懷疑氣侯變化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我們大可以不必要擔憂這樣的事情會發生。美國所有做過的承諾,不用任何的政府干預都可以實現。技術上面可行,經濟上面也可行。用天然氣取代煤炭,成本大大降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