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 |
達成一小時通勤圈的三點建議
“港珠澳大橋是沿珠江口岸的五座平行大橋其中之一,特殊點在於跨越三個轄區,所以港珠澳大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車能夠上橋。”方舟說道。
理論上只有具備兩地車牌的車才能上上橋,香港機動車大概有五六十萬輛,但具有兩地牌照的不到5%。所以形成真正意義上是生活圈,在方舟看來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大幅度放寬香港私家車申請珠海牌照的資格限制。方舟說,“考慮到香港和澳門的情況地域比較狹小,要開放讓大陸的車都進來不現實,那麼內地對於港澳的開放。特別是對香港的開放,限制可以設置的更有彈性一些,比如降低發放兩地牌的門檻,只要和珠海有聯繫,即使是租房子、工作等原因都可以申請。
其次,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實施較為便捷的“過境私家車一次性特別配額”政策。他提到,深港之間有臨時牌照的試點,試點階段一個月有1000個過境車輛名額,但是試點下來效果不理想,一個禮拜只有幾輛車申請,原因在於申請手續複雜繁瑣。
“臨時牌照進入關口時都被內地海關當做臨時進口商品處理,所以辦的手續非常繁瑣,申請的人也不多,將來在港澳大橋方面,兩地政府是否能夠商量合作?”方舟談道。
此外,可在BCF禁區範圍設置內地及澳門私家車不入境香港的地下停車場。方舟說目前從香港方面暫時很難考慮開放內地車輛進入香港,目前的建議是,在大嶼山港珠澳大橋東面建設一個口岸人工島約130公頃,將來通關設施都會設置在人工島上,可在人工島上建一個地下的大型的停車設施,允許澳門、內地車輛開到口岸區。現除通關安排外,特區政府調整了規劃,在口岸人工島上新建大型商業設施,建成以後成為內地不需要進入香港境內即過關前的大型購物點,把車直接開到人工島不需要進入香港,就可直接消費,這對於增加香港消費總量、便利內地旅客、分流旅客解決香港設施容量不足的問題都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