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專家:日本不僅要學德國 還需學英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7 21:16:11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對英國的國事訪問,中英關系由此開啓開放、持久、共贏的“黃金時代”。兩國政府對中英關系的真誠描繪、戰略定位和諸多共識,讓英國在中國民衆中的好感度“爆棚”。

  僅僅時隔幾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已是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後的第八次訪華,屆時她將成為西方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在任期間訪華次數最多的領導人。中德關系的“熱乎勁”可想而知。

  英國和德國積極發展對華關系,甚至給人一種“爭先恐後”的感覺,讓筆者不由地聯想到了中國的近鄰日本。過去幾年,中日關系陷入自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為嚴峻的局面,中日關系與英德對華關系的冷熱形成巨大反差。之所以做這樣的對比,是因為日本與英德兩國在某些重要方面有相似之處。由此也讓人禁不住要問:在對華關系上,英德能,為什麼日本不能?

  在歷史問題上,德日有可比性。歷史上,日本和德國都曾背負侵略者和大屠殺的罪名,給人類造成深重災難。戰後德國能够正視歷史,持續進行真誠、深刻反省,特別是勃蘭特的“驚世一跪”,贏得了與戰時敵國的和解,從而卸下了歷史包袱,輕裝加入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并實現了自身的巨大發展,確立了有擔當的大國地位。相比之下,日本的錯誤史觀讓日本陷入歧途。歷史問題成為中日關系發展的主要羈絆之一。在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上,可以說德國為日本樹立了一個榜樣。

  在對待中國問題上,英日作為美國盟友,具有可比性。英國是美國的傳統鐵杆盟友,美國也有意把英國和日本打造成歐亞兩極的最重要盟友,但這并不意味著英國和日本不能與中國發展密切關系。正是基於這一點,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申請作為創始成員加入中國倡議的亞投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卡梅倫首相在內的英國政府高級官員多次表示,英國要做中國在西方最堅定的支持者、最開放的合作夥伴。卡梅倫政府對華的積極姿態,反映了一種戰略眼光和政治勇氣。相比之下,安倍政府選擇在亞投行問題上與美國站在一起,并用一種狹隘和短視的眼光看待中國,靠與美國一同渲染“中國威脅論”來為自己的軍事安全政策調整鳴鑼開道,給中日關系平添複雜因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