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會將傳遞中國外交新看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3 15:00:20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自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中國領導層創新外交理念和實踐,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積極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料將成為熱點話題之一。

  日前訪美的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演講中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國外交的目標之一是為中國實現發展目標提供更加穩定、良好、友善的外部環境。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認為,中國外交理念包括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文明互鑒、親誠惠容、全球治理、命運共同體等關鍵詞。

  兩會上,總理見記者,外長見記者,這都是觀察中國外交的窗口。國際社會從中了解“十三五”中國將有哪些動作、如何布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中國外交將更加積極有為地為中國自身的發展服務,而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將給亞歐大陸國家的發展帶來機遇。

  9月,中國還將主辦二十國集團(G20)第十一次峰會,預計中國領導人將著力倡導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提升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

  如今,中國已經深入參與了現有國際經濟和金融機制。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成員,並倡議成立了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一半以上是亞洲以外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分析,中國推動全球治理將以聯合國為軸心,強調發展優先和全球夥伴關係。

  王毅在美國演講中說:“我們絕不會‘另搞一套’。”

  中美關係自然是觀察中國外交的一個重要視角。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將牽動國際政治格局。中美兩個“大塊頭”“難免會存在一些分歧”,習近平去年9月在華盛頓州的演講中說:“正是因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異、有效管控。”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認為,今年值美國總統大選,中美關係備受關注,南海、東北亞、網絡安全等議題都會進入視野,而兩國經濟和社會聯繫驚人密切,因此分歧可以得到管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