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大陸學者談台灣問題與當前中美關係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1-12-06 00:15:00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振廣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系副主任郭振家認為,兩岸關係的未來,取決於兩岸實力的消長。中國大陸進一步崛起,民進黨全面把希望寄托在美國的支持和民眾的蒙蔽。民進黨執政下,未來可能不再公開推動“台獨”而是轉為“反促統”,或者叫作“反並吞”。

   郭振家表示,中國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所以有信心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但是,當前的民進黨當局不願意與中國大陸在兩岸關係互動中展現靈活的一面,總是強調所謂的“對等尊嚴”,而在對美的時候,已經越來越失去自主性,越來越呈現出“自我殖民化”的特點,這一點,成為美國利用台灣牌的很好的切入點。在中美當前全面競爭的態勢下,也是中國大陸最不願意看到的。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一國兩制與國家統一研究所所長、教授張仕榮表示,新時期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複雜性叠加,美方不斷侵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尤其是拜登上台之後,美國深度介入台海局勢,這是美國台海政策的逆向回流。要判斷清楚當前中美的博弈和對抗:如果台灣問題引發中美全面對抗,美方是被動地被“台獨”拉入局中,只要將台海形勢管控好,中美之間的合作和競爭還屬於正常範圍;如果美方要尋求與中國全面地緣軍事對抗與衝突,那麼台灣僅僅是一個借口和爆發點。

   張仕榮表示,現在看來,美方不完全是被“台獨”勢力牽著走,同時也沒有做好與中國進行全面軍事衝突的準備,介於兩種可能性之間,中美還是要加強溝通,進行有效的危機管控,不能因此影響整個中美關係的大局,影響亞太和全球的安全與穩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長、涉台事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郭擁軍表示,台灣問題可能對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形成嚴重衝擊。

   郭擁軍認為,與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有一些新動向、新做法: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更加強調台灣的所謂“民主”價值,邀請其參加所謂“民主峰會”;政治上,放寬美台軍政人員往來的限制,考慮允許台灣駐美機構更名;軍事上,除了繼續進行軍售,還推動雙方海警部門開展合作;外交上,裹挾盟友共同就台海問題發聲。這些政策做法遭到中方當然的堅決反對,使得台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中的關鍵矛盾點。一年來,包括“習拜會”在內的中美高層多次會晤中,台灣問題都較為突出,占用較多時間。雙方都明確表達了己方立場,也清晰對方的立場,溝通順暢;但是溝通效果有限,分歧並未明顯縮小。美國反覆重申對台灣的支持“堅如磐石”,中國則在國家統一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惜採取“斷然措施”。隨著島內新的選舉周期到來,台灣問題衝擊中美關係的風險持續增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