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深度:鐘焰談變局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2-04-30 00:12:57


 
   以下是專訪全文:
  
  兩岸經貿合作深度、廣度和規模持續增長

   中評社:去年兩岸進出口貿易表現強勁,台灣對大陸含香港的貿易順差破千億美元,創歷年新高紀錄。您怎麼看兩岸“政冷經熱”的現象?如果兩岸政治局勢的僵持之勢持續,是否會影響兩岸經貿?

   鐘焰: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到現在的密切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風雨歷程,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兩岸經貿關係開始走上規模化發展的道路,從1992年兩岸貿易額741億美元,實際利用台商投資額8.5億美元到2021年兩岸貿易額3288億美元和台商投資額710億美元,這不僅是規模總量的增加過程,還是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和產業相互鏈接相互依賴持續增強的過程。兩岸在數十年的經濟合作進程中優勢互補,共同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努力促進共同利益的增長。在密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同時,兩岸還簽署了ECFA協議及其一系列後續配套協議,這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到一定高水平後的必然要求。

   儘管民進黨當局出於謀求“台獨”的政治需求,對兩岸經貿關係和台商施加負面影響壓力,推動兩岸經濟脫鈎,如積極配合美國搞供應鏈重組,限制台資高科技企業和人才在大陸發展,出台各項政策拉大陸台商回台或赴東南亞印度投資,約談在台的大陸企業和商人等等。但形勢比人強,大陸蓬勃發展的經濟勢頭,推動“一帶一路”帶來的海外巨大商機,兩岸經貿長期深度合作形成的產業鏈聯繫等等都決定了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景空間巨大。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政治對立進而破壞兩岸經貿合作發展勢頭的圖謀不會成功,從2014年開始兩岸經貿關係就進入了大陸主導的融合發展新階段,這是大陸經濟實力發展到新階段所決定的。在大陸經濟市場優勢和一系列促融合的惠台政策引領下,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度、廣度和規模都在持續增長中,兩岸經貿關係作為兩岸關係中最具活力和聯繫最密切的部分,必然會在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評社:疫情發生以來,台灣的經濟增長率不降反升,去年更是創下11年新高紀錄,達到6.28%,您認為台灣經濟在疫情中逆勢上揚的原因是什麼? 

   鐘焰:台灣經濟在疫情中逆勢上揚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大陸經濟在疫情中率先恢復為台灣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大陸的市場和生產體系在疫情中快速恢復穩定和增長,內外循環加速,帶動了台灣的對外出口,也加大了台商在大陸投資的信心,加大深耕大陸內需市場的力度,同時以大陸穩定的產業供應鏈為基礎,向美歐等外部市場擴大出口。

  二是台資台企面向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戰略眼光值得嘉許。台資企業長期深耕半導體及電子信息產業,產業科研體系組織效率高,科技創新能力強,在國際產業技術競爭中有較大的優勢,台企對創新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和生產組織能力也強,加之作為競爭對手的西方高科技企業在疫情反覆中的恢復較慢,為台灣企業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提供了契機。

  三是大陸經濟科技發展升級換代為台灣高科技企業提供了機遇。近年來大陸的高技術製造業規模持續擴大,半導體、機器人、5G技術及其應用帶來的新商業新生產模式等都為台資企業的大發展帶來機遇。當然,台灣經濟的逆勢上揚也存在隱憂,台灣經濟發展過於依賴單一高科技產業支柱,過於依賴國際市場,一旦國際市場需求和競爭格局發生風險性變化,台灣經濟抗風險的能力還是有欠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