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媒述評:美國“拼凑聯盟”在亞太行不通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18:37:40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導,俄羅斯《側面》周刊網站7月21日刊登文章,題為《為何美國不能在亞太地區打造起可靠的聯盟》,作者是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小組負責人阿列克謝·庫普裡亞諾夫,全文摘編如下:

  二戰結束後,幾乎立刻爆發了冷戰。雙方領導層迅速明白,單槍匹馬不可能取勝。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蘇聯開始尋求盟友並組建新的軍事集團。除了位於歐洲的北約和華約,還有位於亞洲、“印太地區”的其他集團。它們悲慘的命運有助於理解,為何美國試圖構建新反華陣營體系的努力會停滯不前。

  所謂“聯盟”屢遭失敗

  當時如果說在歐洲,美國很快為未來的北約奠定了基礎,那麼在東方,一切就不那麼容易了。1951年簽署了所謂《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安全條約》(ANZUS),美澳新有義務在任何一方面臨危險時相互保護。同時,對於“危險”這個概念的解讀可以非常寬泛。

  當時,根據艾森豪威爾總統提出的遏制紅色威脅的構想,一下成立了兩個聯盟:CENTO和SEATO。CENTO是中央條約組織,也被稱為巴格達條約組織。1954年簽署了《馬尼拉條約》,這成為SEATO——東南亞條約組織成立的基礎。

  這樣一來,艾森豪威爾總統和杜勒斯國務卿在蘇聯擴張的道路上設置了兩道屏障。但不出十年,屏障便開始瓦解。

  首先倒下的是CENTO:1958年伊拉克革命後,新政府讓該國退出了該組織。1979年的伊朗革命對該組織造成徹底打擊。隨後,集團正式解散。SEATO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儘管美國人以集團成員身份為借口干涉越南衝突,並得到泰國和菲律賓的支持,但英法認為,《馬尼拉條約》的條款沒有強制他們援助西貢。1977年,在越戰失利兩年後,該聯盟被解散。

  可見,冷戰時期“印太地區”的軍事集團已被證明是脆弱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