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東海大學公共管理暨政策系副教授呂炳寬。(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台中3月14日電(記者 林谷隆)台灣東海大學公共管理暨政策系副教授呂炳寬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政府從反蔣、去孔、操作“一中承諾書”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背後動機是民進黨不是靠拼經濟取得政權,而是靠公平正義大旗批判前朝的“社會對立”上台。所以蔡上台後,不是消彌社會對立,反而是製造更大的對立,因為這樣才能繼續突顯被改革者的“不公平”。
呂炳寬,台灣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政組博士,現任台灣東海大學公共管理暨政策系副教授,曾任東海大學主任秘書兼公關室主任、中台科技大學社會學科專任副教授兼學科召集人、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
蔡政府上台後,力推不當黨產條例引發藍綠對立,更從228開始推行去蔣化、去孔化、促進轉型條例、炒作台灣各大學推動兩岸交流的“一中承諾書”等一系列文化政策,遭質疑是在進行“去中國化”。
呂炳寬表示,按照“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是,兩岸是分成台灣地區跟大陸地區。過去,台灣民眾都習慣稱中國大陸為“大陸”,現在直接稱“中國”,這是經過政治人物跟部分媒體每天不斷透過傳播,慢慢在台灣社會形成一種氛圍。
呂炳寬認為,蔡政府一系列措施,背後目的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政權如何興起,執政之後,就會作出滿足支持者的期待。蔡政府起家不是靠經濟政見,而是靠“公平正義”,因為馬英九這方面處理不是很好。
呂炳寬告訴中評社,蔡政府上台,不是馬政府把經濟搞垮,反而大家都還公認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但是馬執政時,台灣民眾貧富差距大,蔡政府利用社會對立上台,雖然初上任拋出“謙卑”意圖和解,但是後續觀察可知強調“不公平”會成不為蔡執政重點。
呂炳寬提到,蔡政府剛執政的半年,基本上都還是進行政府內部調整,頂多就是藉由不當黨產條例來對付國民黨,但因為經濟遲遲不見起色,蔡政府民調一直往下滑。但是綠委卻都說蔡民調差,就是轉型正義沒做好,所以在民進黨的思維裡,要維繫民調、鞏固政權,就要必須加深力道來處理社會不公平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