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所講透的兩岸關係政治定位,正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本要素,而民進黨無視根本大法及兩岸專法的規定,鼓吹“兩國互不隸屬”,則是台海風高浪急的源由。因此,若是少著墨同屬一個中國,以及未辨識學術交流與政治對話的區別,就可能造成某些人士以為可在大陸不分場合宣揚政治符號的誤解,以致自損和平機遇。
除非台方有決心就兩岸最敏感的旗、號、歌等問題,啟動政治對話,著手處理。1998年10月辜振甫在上海會晤汪道涵及前往北京會見原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時,數度表達了“中華民國”的地位,即是受權踏出政治對話的重大一步。當時擔任台方發言人的張榮恭告訴中評社,後來是李登輝用“兩國論”打了退堂鼓,更因而造成台海又一輪的緊張局勢。鑒往知來,如何拿捏政治立場,在兩岸交往中至關重要,而不宜簡化為敢不敢到大陸如何的問題。
關於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張榮恭說,馬英九在與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宋濤會見這一政治場合時指出,“1992年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早在2013年7月,馬英九回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時,即是如此敘述了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在這當中,很淸楚的是雙方“各表一中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