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第一個母親不在身邊的母親節 侯友宜返嘉悼母
http://www.CRNTT.com   2023-05-14 11:35:17


  中評社台北5月14日電/新北市長侯友宜母親侯呂秀蓮去年母親節過後不久往生,第一個母親不在身邊的母親節,侯友宜今上午沒有市政行程,特地趕回嘉義老家為母親作“對年”,憶起母親去年離開的時刻他因在議會總質詢無法陪伴在側,是他這輩子對“阿母”最大的虧欠,但他知道阿母希望他以公務為重, 化悲傷為更大的力量 ,保護更多的人,帶給更多人幸福, 才是她在天之靈所盼望。

  中時新聞網報導,侯友宜表示,這是手機日曆里,五月第二個星期天的註記,也是見母親最後一面時的約定,今年母親節他早早訂了這日高鐵票, 天一亮,就搭車南下直奔朴子老家,回到老家,房內擺設依舊,床邊的躺椅仿彿還在等待著什麼,空氣里的味道是那麼地熟悉, 一年過去了,母親的離去還是如此不真實 , 直到輕撫床單, 餘溫不再,才意識到生死兩茫茫已然一年。

  侯友宜說,今天是為母親作對年的日子,也剛好是母親節,思親念親,格外強烈,但子欲養而親已不在,他自走到牌位前,點上一炷清香, 輕喚一聲“阿母, 我友宜啦 ....” 不等裊裊輕煙催淚 ,未語眼眶已泛紅。

  侯友宜回憶母親指出,阿母是位平凡樸實的女性,在那個農村年代,丈夫是她的天,孩子就是她的全世界 。面對嗷嗷待哺的四個孩子,即使家計困窘, 米缸時常見底, 阿母怕孩子們餓著、凍著了,總是想盡辦法讓我們兄弟姐妹吃飽穿暖。

  有時豬肉攤賣不出去的豬雜搜羅回家, 一經她的巧手,就成了一鍋香味四溢的滷料;賣不掉的脊髓骨,讓爸爸愁眉苦臉, 我們不懂事的四張小嘴卻樂不可支,因為媽媽總會費盡心思秘製成豬骨料理滿足我們的胃,但更讓他心心念念的還是那顆媽媽的荷包蛋, 國中開始帶便當後,媽媽總是省吃儉用存下錢來多買些雞蛋,盡可能在便當里多加一顆金黃飽滿的香煎荷包蛋,為我補充營養,蛋汁包著白米的滋味 ,也包著母愛的滋味,那是我這輩子無法忘懷的鄉愁。

  侯友宜說,幾個孩子中, 阿母和他的感情特別好“可能因為我是最小的兒子吧”,幼時的他調皮又貪玩, 有時還會玩到忘了回家吃飯 , 書也唸的不是頂好 ,但是從不見苛責, 給他任何課業壓力, 唯一苦口婆心的要求就是不能學壞!

  阿母給他的愛、 尊重與包容,深深影響著他的待人處事 , 她讓他瞭解到凡事皆要正向思考,這也使得出社會後,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更懂得尊重與包容。

  侯友宜說,阿母給的遠比他帶給她的多太多,尤其讓他深感歉疚的是高中畢業考上警官學校後隻身北漂,因保家衛民的職責所在, 能回家的機會少之又少,多數只能透過電話表達對阿母的關愛 , 每回接通電話 ,就像那句熟悉的廣告詞“媽, 我阿榮啦! ” 電話另一頭的阿母總會馬上搶著問我 “友宜啊!身體好不好 ? ”掛記著我“有沒有吃飽? ”簡短的一句對話,背後是媽媽無盡的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