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會熱話:從馬桶蓋到圓珠筆透視供給側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00:31:34


(來源:網絡資料圖)
 
  針對代表委員們的擔心,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3月6日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化解過剩產能不會引起第二次下崗潮。

  徐紹史說,國家物質條件遠較第一次下崗潮出現時雄厚,社會保障體系能夠部分起到減震兜底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億元資金用於安置困難職工。目前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的不斷擴大和創業創新環境的寬鬆,也為勞動力再就業提供了更多選擇。

  “降成本”還要靠簡政放權、制度供給

  淘汰過剩產能、減少現有庫存當然是改革的重要一環,但是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以制度優化助推供給側改革,也是改革落地的關鍵因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這一點也讓眾多企業家出身的代表委員們頗感認同。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宗慶後表示,“我國實體經濟稅負較重,人力資源成本高,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近來都有所增加,應通過降低稅費和企業成本,幫助實體經濟渡過困境。”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也表示,“有些政府不用管的盡量少管”,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和決定性作用,讓市場說了算。

  全國人大代表、東旭集團、東旭光電董事長李兆廷更進一步說,供給側改革通過反腐、打破壟斷、簡政放權,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優質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首先是制度創新。制度供給是供給側的龍頭,通過制度供給打開我們的制度創新,給出的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的空間。”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這樣認為。“建立一套符合科研規律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於當前整個社會的創新意義重大。我們提出科教興國,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等領域的知識分子內在的積極性能不能調動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個制度環境、制度供給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中國誠然正面對著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是若以困難時期倒逼改革進程,在危機中著力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不僅可能因禍得福,更可以讓整個經濟發展更為健康有效。“十三五”規劃今年即將破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是大勢所趨,中國經濟應直面困難,砥礪前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