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正如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己所承認的,他是個不耐煩長途連續旅行的人,更願意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和他在經濟、外交、地緣政治和國際政治領域推行的“美國第一”倒是一脈相承),正因如此,當他決定於11月5-13日長達12天的時間,接連出訪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5國,從而開啟25年來美國現任總統為期最長的一次亞洲行程消息公布後,引發了廣泛關注。
在這一行程公布之際,特朗普在涉外領域最大的麻煩首推朝核問題,其次則是全球化與“美國第一”間碰撞博弈問題,而這兩個問題恰都和此次出訪的亞洲國家有關。
朝核問題的關鍵,是美國缺乏制約朝鮮“撒野”的有效辦法,卻又不敢和曾屢屢毀諾戲耍美國前屆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朝鮮當局恢復和談。特朗普既不敢如某些人所力主的那樣,發動“先發制人的有限軍事打擊”(因為朝鮮背靠兩個核大國,誰也拿捏不准一旦戰爭機器開動還會不會“有限”),更不敢默認朝鮮成為“有聲有色的核大國”,具有理論上能直接威脅美國領土的打擊能力而無所作為,而其他選項,制裁緩不應急且破綻百出,和對方領袖“口水對噴”又徒逞意氣,並無實效。此次亞洲之行,朝核問題必然是重中之重——至少要讓國內看上去如此。
特朗普頭三站的重頭戲,就是協調各國與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
具體說,在日本,他要和在這一問題上最接近美國立場的安倍內閣進一步協調步伐,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北亞武力的落腳點、延伸器,攻可威懾朝鮮半島,守可成為美國本土的前沿防線;在韓國,他要軟硬兼施,鞏固“薩德”落地以來在韓獲得的軍事進展,籠絡親美的韓國保守派和軍方,同時極力安撫自由派的文在寅現政府,打消其“美國對朝戰略會讓韓國首當其衝受害”的顧慮;對中國,他則會一面大唱“鼓勵”贊歌,一面用諸如“制裁涉朝交易企業”之類“尖刺”刺激一下東道主,促使中方盡量配合美國的朝鮮戰略(至少不掣肘)。
經濟、貿易和全球化問題則更棘手,不僅頭三站,全部五站他都將為此傷透腦筋——且更要命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他沒有“鐵杆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