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關注:那些年 內地與香港的國貨記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7 00:20:51


國貨公司在六七十年代發展最為蓬勃,全盛時期各大國貨公司的店鋪遍佈在香港、九龍、新界多達300餘間。(中評社 秦正陽攝)
 
  在優質國貨消失的同時,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廉價原材料與勞動力生產出來的便宜貨。不論在世界各國還是中國人自己心中,“中國製造”都是價格便宜但質量堪憂的代名詞。而日常消費也影響著國人的生活習慣與審美情趣越來越國際化,或說越來越歐美化。直到改名為“勇士”的回力鞋走紅歐美,神似編織袋的Balenciaga包登上法國頂級秀場,似乎才讓國人又找回了一點點自信。

  近年來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越來越得到提升,甚至有外國人將中國的“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總結為“新四大發明”,中國彎道超車後開始引領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時代潮流,正深刻地改變人類行為模式。正當中國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時候,不妨到香港的國貨公司裡走一走,看看我們曾經是如何細膩地進行中國製造?想想如何讓有中國氣派的產品更好地服務於兩岸三地民眾,乃至於全世界人的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