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互聯網金融發達 激發台灣創客熱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5 00:27:12


在京的台灣創客簡少年分享創業故事。(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 徐夢溪)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公社,一批台灣學生經歷了次關於大陸“雙創”的洗禮,一名同樣來自台灣的青年創客用親身經歷展示出北京創新創業浪潮的蓬勃生命力和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我想請問現場有多少人使用過手機支付?”台灣創客簡少年在第十七屆京台青年交流周開幕式上的座談環節詢問。現場只有三只手歪斜著舉起。“信用卡支付也算”,簡少年補充,然而現場舉手也剛到一半。

  “如果現場坐的是大陸學生,應該所有人都會舉手”,簡少年說道。簡少年去年12月開始投身北京創業,有一個10人創業團隊,產品是一個愛情測試APP,目前已經拿到百萬天使輪融資,團隊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占蔔互聯網。

  “大陸人付錢時用微信和支付寶即可,他們的付款習慣是快速、衝動型的。如果我只是按一個按鈕,下午鞋就會送到家,這就會非常不同。大陸人的這種消費習慣造就了不同創業特點。”

  因為同時擁有在台灣、矽穀和北京創業的經驗,簡少年對兩岸和美國的三地創業差異深有體會。他回憶說,在台灣募資效果不是很好,在矽穀則需要高超的英文水平,而在大陸只要求會講中文,而且這裡資本市場高度密集,機會和報酬大,資金豐富。

  開幕式主持人、創業公社台灣青年創業專區負責人鄭博宇也坦言,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尚未打開,許多台灣人到大陸才發現,出門可以不帶零錢,只帶手機。大陸創業確實偏向互聯網行業,台灣則集中於文創、醫藥、農業、服務業等領域。

  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需要做什麼準備?簡少年回答說,首先要有決心。大陸競爭者多,但薪資比台灣高,市場巨大。“大陸有7億手機用戶,大陸市場對於台灣是一個機會。” 

  第十七屆京台青年交流周活動以“我和我的朋友•創客北京體驗營”為主題,活動為期七天,旨在圍繞京台兩地青年的創新、創業、就業和實習等內容,對接北京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平台和基地資源,注重加強兩岸青年的“體驗式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