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清華學子自主自創 兩岸文化交流論壇開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9 14:26:07


台大台陸學生交流會會長王文凡(中評社 束沐攝)
 
  GreatSeed鼎坤創始人鄧佳雯創立了文化傳播分享的社區平台,首先用一段視頻介紹了中國廣袤大地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她指出,手工藝背後的精神是文化傳承的精髓。她詢問在座學生,怎麼理解“古意新生”?她表示,理解“古意新生”,首先要把握精髓,不能脫離本源;第二,文化一定要走出去,在當今語境下傳播文化要使用新媒體新方式。她還介紹了她的團隊在國內各地采風與西方各國內推廣中國非遺的經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夫也運用了中國觀點與世界視角,分享並點評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如金茂大廈從大雁塔中獲得靈感、北京奧運會徽從印章雕刻獲得啟發、蘇州博物館庭院設計從宋代山水畫提取的輪廓、再如高更畫作以古埃及壁畫為原型、雅典奧運會吉祥物從古希臘雕塑中的演變等。他表示,借古開今、持經達變,是他對傳統文化在當代應用的主要理念。

  清華大學張美蘭教授介紹了北京的語言文化,回顧了北京方言的歷史演變,通過一些地名、語氣詞的距離,展現了滿語對北京方言的融入與影響。她還介紹了台灣光復後中國政府推動台灣民眾語言教育的歷史過程,強調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命運永遠結合在一起。

  清華海協會社團指導教師任蕾在總結時表示,歷史文化遺產是兩岸的公約數,希望兩岸同學平等、開放、包容的心態展開學習參訪,也期待能看到學子們用獨特的視角與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據了解,在十天時間內,兩岸學子將參訪首都博物館、大栅欄改造項目、故宮博物院等地,還將赴天津感受天津文化與舞台藝術,他們還將移步台灣,參訪台北蟾蜍山街區社區營造案例、青田街、南機場、寶藏岩、台南安平古堡等地,並舉辦多場講座、沙龍,圍繞“歷史與現代”、“民族與記憶”、“城市與本土”等主題展開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