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不能簡單化為政治意識 對台青年交流要注重實效
他指出,不要誇大兩岸青少年之間差異,甚至將之上升為政治的高度。他說,我們內地的學生也有東西南北,城市、鄉村的區別。他同時表示,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台灣青少年的“台灣主體意識”的問題,他認為這其中很大部分與“台獨”、“去中國化”是沒有關係的。社會心理的認同問題有各種原因,不可簡單化處理,要正確區分它和政治上概念的不同,要正確對待這個現象。
對於來大陸念書的台灣學生,吳國禎建議,要“熱情關懷,一視同仁,嚴格要求”,切忌對於其不合理要求,隨意遷就。對於台灣學生要鼓勵、要求他們和內地的學生共同生活、學習,鼓勵參加學校社團、關注社會活動。他指出,切忌學校出於主觀的“好意”,強制將他們和內地學生分割管理。他建議,大陸可考慮擴大對台灣學生的招生,有條件的學校可辦預科班,以提高基礎不足的學生。他說,這點可以參考國外的大學對於外籍學生類似的做法。
吳國禎特別指出,要注意對台灣青少年活動接待的問題,注意方式、注重實效和專題特點,區分年齡、背景。他強調,接待中反對“大吃大喝”,不搞或少搞宴請。他還表示,官方領導人接見台灣學生固然有正面的意義,但要注意方法和形式。他建議,雙方的談話要雙向、真誠,體現尊敬和平等,不說套話和空話。不宜花長時間排隊等候、照相。
民國歷史是對台青年交流切入點 大陸需注意自身涉台教育
談及台灣人對於大陸的印象或態度,吳國禎分析,大致分為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反感,看不起大陸,認為大陸是落後的,乃至是可惡的;第二個層次是中性看待大陸,比較了解大陸現今的情形和進步;第三個層次是敬佩,了解大陸在解放前的落後,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鬥直至奪得全國解放的勝利以及建國近70年來的曲折道路與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第四個層次就是認識到兩岸共同發展,進而統一的歷史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