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辰說,聯合國無論加大多大的制裁,朝鮮都一直往前走,朝鮮不但試圖掌握核武器的技術,還就投送武器進行試驗,以求獲得實際的核作戰能力。他認為,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做法影響了地區局勢,一旦朝鮮跨國實際獲得核作戰能力的門檻,一旦實際獲得核作戰能力,不排除美國做出對朝鮮動武的抉擇,與此同時,域外大國可以借此機會在東北亞的軍事部署,如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
在制度和規範層面,胡高辰表示,國際上仍然存在一些積極因素,如核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持續加強,共同應對核恐怖主義,同時,核領域也存在一些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共識,如國際社會也存在著對禁止核武器的人道主義關切。
此外,他指出,軍控條約也起到一定積極效果,但無重大積極作用,地區性核不擴散條約起到一定積極作用。胡高辰認為,國際上存在普遍觀念共識對加強和安保、促進合作有幫助,但對改善核態勢無法提供實質性助力,核威懾能力的政治地位依然有效。
核實力與核觀念之間脫節 中國應增強戰略威懾能力
對於今後的核國家戰略態勢是否穩定,胡高辰指出,核國家的戰略關係存在對抗性、競爭性,核衝突的可能性依舊存在,新的軍備競賽可能性較大。他認為,國際核態勢向複雜化和多樣化發展,國際和秩序無序化在短期內難以緩解。國際核實力格局的變化快於原有核秩序的制度觀念的變化,這一情況在短期難以解決。他指出,當前核政治觀念依然是停留於冷戰時期的對抗、競爭、威懾,但當前核態勢遠比冷戰時代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