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深度專訪:劉景松論澳門發展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12-12 00:08:52


 

  然而,長期以來,澳門文學難於進入史家的視野。在數量龐大的中國文學史著述中,關於澳門文學的論述非常之少。這其中儘管有無知和偏見的因素,但澳門文學缺少厚重的作家作品,也是事實。199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回歸”因素使然,澳門日益為世人所關注,內地學界對澳門文化、澳門文學的探索和研究,也掀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熱潮。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澳門文學創作進入了勃發期,澳門文學研究也進入自覺期和收穫期。創作的活躍與批評的興起,以及研究成果的不斷湧現,單篇論文、文學史專著和文學史教材的接連推出,合力奏響了澳門文學創作與研究闊步前行的時代旋律。當前,澳門文學氣氛日趨濃烈,澳門文學走向自覺的腳步亦日趨穩健,有必要對澳門文學史進行更全面的闡述,在澳門作家作品中開掘和發現厚重性甚至經典價值。惟其如此,才有助於為澳門文學在百年中國新文學版圖中的應有定位提供參照。

  粵澳關係向來密切,由於特殊歷史原因,兩地分途發展,並形成了各自的風貌品相和特點優勢。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時代背景下,應充分發揮地緣、人緣、業緣等優勢,攜手建構文藝互動機制,從而推進兩地文藝事業的發展。

  在建構文藝互動機制及運作過程中,應避免因為制度差異,彼此之間的定位、分工與協作關係等出現問題,對合作的有效性產生影響。我有以下建議:一是要根據合作機制的具體實施效果,定期評估各機制的成效與不足,形成書面報告,將報告內容及時刊登於兩地主流媒體,讓民眾知情,接受民眾監督;二是優化會議機制,吸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建言獻策,使得相關機制日漸完善,釋放出更大活力;三是邀請民間社團參與,借鑒民間社團的經驗、號召力和影響力,以協辦、承辦的形式參與粵澳兩地的文藝合作事務;四是問效於民、問計於民、問道於民,集聚智力源,形成新機制。可由粵澳兩地政府共同出資設置專項基金,加大資助民間社團智庫建設的力度,使之更好地為合作機制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囊服務。

  建構粵澳文藝互動機制,可以與挖掘大灣區文化內涵,培育文化新優勢,樹立大灣區文化形象的戰略有機結合,著手推出可操作性強的富有現實意義的措施。我提出兩點想法:第一,探討創建“大灣區論壇”,彰顯團結奮進精神。論壇主題以文藝唱主調,活動週期採用月辦或季度形式為主,在粵澳兩地輪流舉行,廣邀論壇所在地文化界名家新銳和境外懂行人士參與。兩地主管部門積極跟進提供協助,如安排論壇節目在電視黃金時段播放,使之成為南中國家喻戶曉的綜藝類品牌節目。

  第二,設立高規格具國際影響力的“大灣區文學獎”,進一步凸顯大灣區文化底蘊與活力。通過廣泛深入的文學交流合作以及文化的融匯創新,增強凝聚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同時,激勵粵港澳作家深入挖掘大灣區文化內蘊,講好大灣區故事和中國故事,以文學連接感情,以文化凝聚認同,以交流聚合力量,以發展推動共建,提升大灣區的城市品位和魅力,努力創造大灣區城市群經濟文化齊飛並進的新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