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運法師接受中評社採訪(中評社 張心怡攝) |
香港曾是“亞洲四小龍”、“東方之珠”,擁有輝煌的過去。寬運法師提到,上世紀80年代,香港GDP佔內地的四分之一,而現在國家迅速發展,毗鄰的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已經蛻變為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大都市,GDP在近幾年也超越了香港。他認為,近些年來因過分搞政治,香港的經濟發展有所滯後,現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
“我有參與到國家政治體制中,國家每五年有規劃,每年兩會又有修正。香港也應該有長遠的規劃。”寬運法師提出,香港應取長補短,在不斷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學習內地的長處。國家正在推動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全球布局,內地很多年輕人都有國際視野,香港人不能將自己局限於10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不能局限於律師、工程師、會計師等職業。“上等人講格局,中等人講做事,下等人講是非。香港人想要做上等人首先要有大格局,不僅要有香港格局,還要有國家格局,更要有世界格局。”
提及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寬運法師指出,特區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解決諸多民生問題,讓貧富差距縮小,令大家享受富裕的成果。他表示,內地扶貧工作經過短短一段時間就達到整體相對脫貧,這麼大的國家都可以做到,香港作為一個如此富裕的地方,為什麼做不到?香港的人均財富在全世界排11位,但幸福指數排到近70多位。
寬運法師說,佛教“六和精神”中提到“利和同均”,雖然現在強調是按勞分配,但香港不應該有劏房、棺材屋。香港不是沒有土地,1050萬平公里土地只開發了26%左右。雖然環保非常重要,但其中應該有平衡,如果市民都沒有地方居住,就不能過分強調環保。中國人都講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為中庸。“六和精神”中還包括“見和同解”,即思想統一、制度同步。新選舉制度下每個人的思想還需統一,要用制度進行保障,要有利益驅動。”寬運法師認為,當下香港社會非常需要“六和精神”。“落過雨的地更結實”,只要制度完善,選賢任能,香港定可再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