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德”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做一個“君子”需要發自內心的自省及自我要求。如何真正使人們了解“道德”的重要,並非喊口號及宣導所能辦到。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需要由“人”親身去實踐它,才可能傳承它。《中國政治思想史》不是教如何有“思想”,而是告訴讀者,一代代的中國人,其所思所言所行是什麼樣子,他們親身在實踐“道”,參與社會、改變社會。大陸如果想真正統一台灣,達到心靈契合,使民“服”,使近者悅、遠者來,不僅須足食、足兵,更要使民“信”。而達到“信”首先中國人要先看懂老祖宗的智慧,以其中之“道”,即作為一個“君子”來面對、解決我們身處時代所面臨的問題。
張瑋珊談到,現行“惠台”政策雖比過去短暫交流團更加有效果,吸引年輕人願主動到大陸去。然而其效果恐怕只能改變短期的統獨傾向,要達到真正的“心靈契合”,扭轉國族認同則必須於現行政策中增加配套辦法,使台灣青年到大陸求學、就業、生活以後,不僅僅只是體驗大陸的生活,更能從歷史、文化及制度方面,來理解、認識自己的“中國人”身分。
最後,她表示,“台獨”與媚日是一體兩面,統一以後的台灣,若要根除分離主義力量,在“去中國化”的台灣進行“再中國化”以前,必須需要“去殖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