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宋文笛:冷戰格局拜登意識型態不低於蓬佩奧
http://www.CRNTT.com   2020-11-28 00:25:15


宋文笛認為,拜登意識型態不會少於蓬佩奧,可以從用人跟政策文章兩部分來看。(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11月28日電(記者 黃筱筠)拜登即將上任,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拜登擔任聯邦參議員36年,前半段是冷戰時期,後半段是新世界秩序。冷戰結束美國獨霸世界,好像跟中國好講話,但是當世界回歸到冷戰格局,拜登的冷戰思維會出來,意識型態不會低於現任國務卿蓬佩奧,如這樣推論,拜登上來對台灣而言是友善,價值觀、民主是與台灣類似,會轉化成為盟友圈。

  宋文笛,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碩士,現為澳洲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自由時報》評論網、《上報》、Yahoo新聞專欄作家。曾任美國東西中心亞太研究訪問研究員、澳洲聯邦國會附屬智庫外交國防安全組客座研究員、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亞太安全項目研究助理。

  宋文笛表示,拜登上台一開始會維持蓬佩奧路線,意識型態路線強,會強調台灣是華人世界民主的一塊。拜登的意識型態不會比蓬佩奧少。從兩部分來看,一個是人事,一個政策文章,拜登任命布林肯(Antony Blinken)擔任國務卿,布林肯是在巴黎長大,影響很深的繼父是兩次納粹集中營活過來,對於威權主義、壓迫是有比較深的痛恨,這跟蓬佩奧類似是一種意識型態。

  他提到,拜登最近在外交事務期刊的文章,核心主要提反貪腐跟提昇政治透明度,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乍看好像跟國安沒有關係,但是這兩個議題之後,民主才能深化。美國會集結盟友,想要成為國際領導,只要民主國家越多結盟,夥伴就會越多。民主與否是他判斷同陣營的標準,意識型態就毫無保留展現出來。

  宋文笛表示,拜登擔任36年聯邦參議員,前半段是冷戰時期,後半段是新世界秩序,冷戰結束美國獨霸世界,好像跟中國好講話,但是當世界回歸到冷戰格局,拜登的冷戰思維會出來,意識型態不會低於蓬佩奧,如果這樣推論,拜登上來對台灣而言是友善,因為價值觀和民主是台灣類似,會轉化成盟友圈,

  他也說,多邊主義會比單邊主義降低成本,有可持續性,看起來可能是長多,短時間可能不像川普這麼挺台灣,但是執行上是可以持續下去。

  宋文笛指出,過去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不同是,民主黨比較傾向把台灣當成控管風險的問題,放在對華政策的子議題;共和黨有比較強的冷戰跟反共傳統,把台灣放在跟中國接近平行的地位處理。以前格局是美國對中國經貿自由化,帶動政治自由化的思路,但是現在這個思路兩黨都認為不可行,“中美競爭不可避免”,這個框架下,台灣就不會被當成被控管的風險,而是對華政策可以藉力使力的夥伴,或是可能的資源。

  他表示,拜登團隊上來跟川普對台友好,基本上類似不會有太大改變,若更樂觀來看,拜登多邊主義傾向比較強,對於台灣可能是好事,不一定是短空,但是可能是長多的狀況。

  宋文笛提到,其他價格觀與台灣接近的國家澳洲、日本、韓國、歐洲各國等,他們對於台灣雙邊關係若要提昇,要承受中國壓力,要減低壓力就是多邊一起同時提昇對台灣待遇。若可以在東亞峰會像是東協區域論壇等,這類場合提昇美國參與性與議題主導性,對於台灣提昇與參與國關係有幫助。

  他表示,難度最高是台灣以會員身分進入國際組織,次一點方式是多邊會談期間,就台海相關議題或是功能性議題,做一些會外會的概念。台海議題只要提到就有意義,可就人道救援或是海事問題、漁業等軟性問題先展開,功能性議題就會引導政治問題,“拜登這樣做的傾向比川普高一點”,用戰略模糊的方式讓台灣參與國際議題,可行性以及管道多一點。畢竟台灣硬碰硬其他國家會避險,有美國在的多邊形式,大家成本就小一點。

  拜登任命核心國安幕僚蘇利文(Jake Sullivan)出任白宮國安顧問,宋文笛分析,蘇利文被喻為外交界神童,最年輕的安全顧問,拜登選他是因蘇利文是希拉蕊“心腹中心腹”,希拉蕊拜敗選後一個月,有一篇訪談就是他,代表一定程度拜登與希拉蕊共治。

  他也說,希拉蕊家族是民主黨核心勢力,拜登初選主要靠中間派支持,而奧巴馬外交分時期分為單純搞內政、對中國強硬,及對中國相對軟化三個時期,拜登主要找的人都是奧巴馬對中國強硬的時期,當時也是希拉蕊當國務卿的時期。

  宋文笛表示,拜登目前的人事都是找奧巴馬對中國最硬時期的那批人,拜登上來不會對中國這麼軟,雖然不會比川普硬,“但會比川普硬的更有章法”。目前大部分評論認為,拜登好像不是按照牌理出來,就無法嚇到中國等,但是好處就是可預測方向、方向會明確,“盟友會知道怎麼玩組合拳”,有章法不見得是壞事,賽局理論來看,一人最硬是會有最多好處,但是要玩得長遠,要能夠與幫助的人一起長遠,拜登有章法,是川普執政所沒有的好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