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淳。(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5月1日電(記者 鄭羿菲)“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美國要確保科技、經濟瓶頸不被對手所掌握,“台灣也是一個要被處理的對象”。他提醒,美國已盤點包括半導體、高效能電池、資通訊產品等十項關鍵性產業需回流,這些大概佔台灣對美出口量達6成以上,未來供應鏈回流,赴美生產,恐會對台灣供應鏈產生30年來前所未見的大變化,可能造成台灣外貿近一步減低。
台灣新動力智庫是由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家族所成立。4月30日與亞太青年協會在“立法院”舉辦“美中新冷戰?台灣該何去何從?”座談會,由何志偉主持,並邀請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Swarthmore學院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協同研究員尹麗喬、“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前UNESCO美國國家委員會專員Patrick Mendis、“外交部北美司長”徐佑典等人與談。
李淳以“美中貿易戰下的台美經貿合作”為題演說,他表示,拜登在上台百日就非常有效且迅速地落實政見,而美國經濟政策主要是三大部分,一是美國為了疫情需要的救援方案,在3月已經通過1.9兆美元的預算,二是美國的就業激化,包括基礎建設、教育、供應鏈重建等都在其中,目前喊出2.2兆美金的預算,為此需要提出美國製造稅改方案,三則是美國家庭計劃,這些是拜登8年到10年的經濟重心。
李淳說,美國為確保在經濟、科技、話語權、認知戰、結盟等,都是處於領先的角色,要避免科技、經濟瓶頸被對手掌握,對象並不僅限於中國,也包括台灣。他比較擔心的是,美日在40年前掀起半導體大戰,最終日本自我設限輸出,美國扶植台灣、韓國,雖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要再找下一個‘護國神山’很難”,但美國還有英特爾、美光,“美中對抗有降低過度依賴的問題,台灣也是一個要被處理的對象”,也因此台積電要搬到美國。
李淳認為,美國經濟政策在就業計劃中談到美國製造業再興、供應鏈回流,也將會對台灣供應鏈產生30年來前所未見的大變化。美國已盤點出10個關鍵產業供應鏈要回流,包括半導體、公衛防疫、稀土、高效能電池、資通訊產品、能源、運輸等,他曾看過台灣內部盤點的大略數值,這些項目大概佔台灣對美出口量達6成以上,未來這些產業都可能要赴美生產,也可能造成台灣外貿近一步減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