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日2+2對話與台日中三角關係”座談會。(中評社 鄭羿菲攝) |
洪耀南指出,在台日關係上,經濟因素也成為變數之一,北京奧運前日本GDP尚領先中國,到2020年中國GDP已是日本的三倍,尤其在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上,中國是日本的5.5倍。中國的強大在經濟或民族主義上對日本造成壓力,讓日本只能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過去中國透過經濟要拉攏日本,維持一定程度的平衡,恐怕將發生變化。
洪耀南認為,台灣對中國的經貿的確是長期順差,且這幾年幅度增大,但從貿易內容上來看,中國採購台灣晶片的比例越來越高,台灣經濟體即便不大,但掌握關鍵晶片技術,應是我們比較自信的地方。
洪耀南說,若用戰略三角來看台日中關係,過去屬於羅曼蒂克型(Romantic)日本同時與台中保持友好關係,如今中國因素讓台日有機會朝向結婚型(Marriage)的三角關係。對中國最大利益應該是改善中台、中日關係,讓三方轉變成三邊家族型(Ménage à trois)三方皆為友好關係。但中國的政治與意識型態,路徑依賴下會讓中國採取更高亢的民族主義與對台日更大恐嚇與壓力。
洪耀南指出,台日關係的大環境是中美關係惡化,而中國因素卻加速台日命運共同體,強化台日從民到官的更緊密結合,新階段的台日關係將可預期與樂觀。
場次二主題為“台日中三角關係”,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長馬振坤、“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陳冠廷、台灣世代智庫研究員白邦廷、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游智偉、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盧信吉、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與談。 |